Powered by RND
PodcastsFiction寂寞的心俱乐部

寂寞的心俱乐部

Zoe读亦舒
寂寞的心俱乐部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34
  • 所有漂在北京的人,请和我们一起读《不易居》
    《不易居》的主角是来自上海的留学生石子,她为了学费和生活费在唐人街中餐馆做晚班服务员,与发小孔碧玉合租在地库里。命运的转机发生在碧玉选择搬去与富有的台湾情人同居的那一天,石子多找了一份家教暑期工来付房租。她住进单身父亲何四柱的家里照顾三个孩子,教他们中文。个新东家有不着家的老板,友善温暖的保姆马利,还有一个不好惹的火爆前妻,和随机出现的老板女友。但这个故事没有落入任何一个言情故事的俗套情节,从头到尾,石子始终在诱惑面前保持着警觉,她只想在温哥华站稳脚跟,将母亲接出来照顾。“不易居”或许来自那句“长安居,大不易”,多年前读《不易居》,想象着换了是自己独自在大城市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直到自己离开家乡成为“北漂”,才真正理解都市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最初的憧憬到后来的疲惫,再到感知到它的包容,北京这座城市在许多人的人生扮演的角色,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总结。忘记是在哪里读到这句:“许多生活在北京的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野心,但实际上,你留在北京,就是野心本身。”与其说是野心,不如说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坚持。不论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杭州,还是温哥华、纽约、伦敦……与还与自己的野心待在一起的你共勉。02:14 石子是我最爱的亦舒主角03:32 离开家乡到大城市生活十多年,还记得最初的印象吗?06:30 一个人在大城市生活,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10:34 “我不需要去诉苦,我也不觉得它苦了”11:39 大城市的不易之处,除了漂泊感,还有面对诱惑时如何保持坚定15:18 十多年前,“不想上班”的情绪似乎并不如今天一般频繁挂在嘴边16:12 在一座城市真正给予你归属感的,是什么?19:01 为什么“有一间多余的房间”会带走漂泊感?20:23 亦舒小说才像乌托邦,《不易居》的配角与细节30:17 在感情里,石子的清醒且果断(感情不是这本小说的主线)33:28 支撑我们拿很糟糕的居住条件交换的,是只有在这座城市才能遇见的朋友们35:15 小建议:在生活方式没有固定下来的时候,可以多换一些地方生活片尾音乐/《北京欢迎你》P
    --------  
    48:03
  • 当我们谈论女性友谊,是在谈些什么?
    这一期我们聊亦舒出版于 1999 年的长篇小说《如果墙会说话》,故事讲述香港缆车径一号老宅跨越半个世纪的租客故事。三层小楼历经三任二房东与九位(组)租客,我们分别从四十年代上海移民车安真一家、七十年代封面设计师卓羚、九十年代“回流”香港的移民连春池的视角,看见三代女性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诠释着「工作比爱情可靠」的女性生存哲学。老房子经过那么多人,每户人家都有一个故事,如果墙有耳朵,静静聆听,如果墙会说话,把听到的故事都转告我们,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可是,墙不会说话,只得由人来说。电车进站般的空间叙事里,老宅墙壁见证三组惊人相似的命运轨迹:四十年代的忻芝兰在小诊所堕胎殒命,七十年代的余心一远赴海外送养私生子,九十年代的林若飞则选择独力抚养女儿,三代女性面对意外怀孕的抉择层层递进——经济独立撑开的生存空间,比任何海誓山盟都辽阔。在《秋园》《我本芬芳》里我们讨论过,一个女儿走上与母亲相似的命运的轨迹,或许与母亲没有提供可以逃离的榜样的在前,而《如果墙会说话》说到的是另一种可能,社会的氛围可以在家庭之外给予年轻人支持,当你看到整个社会思潮的流动,你会发现在“重蹈覆辙”之外的可能性。母亲问她“为何要那么帮忻芝兰”时,车安真的回答是:“芝兰即是我,我即是芝兰,但凡女子,同一命运。”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要谈论女性情谊的原因。原先我们起的标题是这样的:亦舒笔下这三代女租客,说透女性生存真相——工作比爱情可靠,活着比一切更重要。但比起面对人生巨大转折之时如何抉择,我们聊着聊着发现这本长篇的动人之处,在于女性之间珍贵且强大的友谊,它不需要很深厚的情感基础,往往基于一种可能随时处于共同境地的悲悯,随机发生。亦舒仿佛一个布道者,用几百本小说、一生的写作、各式各样的情节,告诉读者,女人一定要靠自己、一定要工作。这怎么不算是一种女性主义呢?延伸推荐:电影《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1996)书籍《闺蜜:女性情谊的历史》(2020)片尾音乐/《每一步》徐小凤对了,我们开始筹备线上共读文学作品啦,感兴趣的话请+ jimodexin42 会有一只鹅会将您抱进听友群,等你哟:
    --------  
    35:09
  • 杨本芬《我本芬芳》:白头偕老的婚姻,从未真正相爱的人生
    《我本芬芳》是杨本芬女性三部曲的终章,讲述了惠才与吕医生长达五十多年的婚姻故事。如果你在微信读书打开这本书,每一条热门划线都写满“快逃”二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惠才为继续读书匆匆结婚,却陷入了一段冷漠而压抑的关系(并且也没有继续读成书)。她的命运如同浮木,在时代的浪潮中载浮载沉,挣扎于对爱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之间。五十多年白头偕老,竟是一场冷暴力的漫长“凌迟”。从没有人告诉惠才,你可以离开。因为她的母亲秋园,也是在算不上幸福的日子里,照顾着一家老小,度过了一生。以这段婚姻为圆心,我们看到惠才如何用一生的时间去填补情感的沟壑。书中记录了她的委屈、愤怒和偶尔的欢欣,那些对丈夫零星温情的珍视,像粗糙的双手试图抚摸娇嫩的肌肤。婚姻的本质在这里被剥去甜蜜的外衣,露出残酷的真相:许多人白头偕老,却从未真正相爱。惠才的故事是一代女性的缩影,她们的痛苦无声无息,婚姻本身无粉色泡泡,是人为赋予的浪漫滤镜。然而现在的我们,终于敢说出口: “婚姻不是牢笼,我可以走。”00:02 每一个进入婚姻的人学会的第一课,就是把那些甜蜜的泡泡拿掉。02:13 秋园和惠才这两母女,都从来没有从婚姻中得到过慰藉05:47 白头偕老的背后10:06 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思考,我会不会结婚这件事?12:56 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走出“婚姻是必选项”的规训14:45 理解婚姻是一个中性的事务,代表着一组社会关系,而并不与美好二字划等号17:30 拥有了退出机制,婚姻才是一种选择,否则,它就是牢笼22:25 多年以后,她执著的只是“一口汤都没给孩子喝”吗?:23:31 冷暴力比热暴力更可怕,每一种暴力都是“快逃”的信号29:47 照顾病重的丈夫多年,和记仇多年,并不相悖30:47 吕医生的冷暴力足以逼死人,惠才为孩子坚强32:03 子女作为受益者,会默许一段不够好的婚姻继续下去39:52 将伤口展示给加害人看,就等于二次伤害40:32 延伸开去,谈谈《围城》与《父母爱情》45:20 亲密关系中的改变,为彼此舒适的调整48:01 九零后以及更年轻的夫妻离婚,多有父母陪同,这是时代刷新的婚姻观念50:59 如果面对婚姻时你犹豫了,请听从内心的警示信号片尾音乐/孙燕姿《隐形人》
    --------  
    54:35
  • 凡夫俗子的生离死别写成一本书|杨本芬《浮木》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杨本芬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以这个家为圆心,我们从每个故事里都能读到爱,这些爱里有粗糙的双手,抚摸孩子娇嫩的肌肤,也有笨拙朴实的语言,表达给遭受苦难的亲人。许多章节都只有薄薄的几页纸,生命的消逝仿佛无声无息,又有汹涌的情感从作者尽量冷静的语言里冲出来。02:47 《秋园》中没有提及的孩子:被刻意遗忘的早逝之痛06:11 农村生活的细节——粮仓、爬树和游野泳10:28 被送来送去的钱与情谊13:32 老年人不合时宜的生活习惯,曾是困难年代的生活智慧14:53 大哥子恕是陪伴母亲最长久的人,他为这头家付出一生19:09 拖家带口出门的典型场景,母亲尽自己所能把孩子背在自己的肩上20:32 文秀在意外划伤脸的那一刻就“死”了,她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正正常常的活着,这事实就在每分每秒杀死文秀25:50 福婶:平凡生活里的真挚友谊31:12 他们家的人算得上懦弱,但养的猫狗都凶得很带劲36:23 带母亲看牙齿,秋园老了老了终于被儿女宠起来了40:33 之骅两次被“骗”一百元46:09 口述历史与普通人生活:理解历史的新视角49:21 所谓“历史局限性”与记录的意义片尾音乐/篱笆墙的影子
    --------  
    56:25
  • 杨本芬《秋园》:平凡的中国母亲,被命运揉碎的一生
    因为太思念母亲,六十岁的杨本芬提起笔开始写作。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灶头炖着肉,在等汤滚沸的间隙,在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她随时坐下来,让手中的笔在稿纸上快速移动。只要提起笔,那些过去的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她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秋园》是杨本芬的第一部作品,以秋园的一生为主线,描绘她在面对贫困、疾病、丧亲等重重苦难时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她对苦难的超越。平凡的人如何在百年历史中掌握自己的命运?时代动荡让生命变得渺小易碎。阅读秋园以及周围人物的悲欢离合里,我们一次又一次被拉进这个普通中国家庭在时代大浪中载沉载浮、挣扎求生的过程。·这个家,是靠一位裹过脚的母亲和她不幸而早慧的女儿撑持起来的。命运不曾优待秋园,但她很少抱怨命运的不公,甚至很少哭出来,读者们阅读《秋园》时情不自禁的眼泪,仿佛都是替秋园流的。作者的女儿在后记里引用了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里的一句话:·“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过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这不就是千千万万个如此普通的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日子就是这样过下去,一辈人接着一辈人,一关还没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下一关到来。02:41 杨本芬作品中传递出的不仅有悲痛,更有生命力06:40 故事里的湖南地域特色,我们想讲讲豆子芝麻茶14:58 坚韧母爱与乡村记忆:一个农村家庭的生存与传承21:11艰难岁月中的亲情与生存26:11 秋园与身边人的命运纠葛32:50 父亲,一个好人,但是让我们看看一个丈夫能把家庭拖累到什么程度?42:18 城乡差异与农村社交模式的独特性46:10 出生时只有五寸长的“人王”49:25 秋园的儿女与丈夫58:59 人总有否极泰来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活着60:01 我们的两位女性长辈的故事,生命力顽强的代表71:07 秋园的故事是普通中国家庭的一辈子,推荐大家去和自己的外婆、奶奶等长辈聊一聊她们的经历片尾音乐/雷佳《人世间》
    --------  
    1:16:33

More Fiction podcasts

About 寂寞的心俱乐部

和好朋友一起读书:就不寂寞了。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寂寞的心俱乐部, Sherlock Holmes Short Stories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8/2025 - 2:36:3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