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Arts美学公社

美学公社

美学公社
美学公社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233
  • 2025 EP. 116 艺术地理学欧洲巡礼收官篇——来自北境的艺术回响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 “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勃兰登堡”,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在德国冷冽的土地上,艺术的脉络始终与自然的气息和人性的孤独交织在一起。文艺复兴在这里得到了来自北境的艺术回响。丢勒的版画、自画像,以及小霍尔拜因的《大使们》为代表的艺术作品以细腻的细节刻画展现与意大利绘画层层堆叠的不同,德国艺术更像一场关于“细致”的冥想——在每一笔笔画中,藏着理性与信仰的交汇。走向北欧各国,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雾海中的漫游者》让观者能越过那个背影凝望远方,蒙克的笔触让自然具象化为精神的回声,到了现代,博伊斯用“七千棵橡树”将艺术融回现实,重新思考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欧洲艺术的浪漫并非高高在上的抚慰,而是一种不带俯视的引导——只要走向远方,便能走出内心的孤独与荒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两位老师的脚步走进这片冷冽又辽阔的北方大地,倾听孤独、自然与灵魂交织的回响。封面: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雾海中的漫游者》片头:巴赫1-01 Bach_ Brandenburg Concerto #1 In F, BWV 1046 - 1. [Allegro]片尾:巴赫1-01 Bach_ Brandenburg Concerto #1 In F, BWV 1046 - 1. [Allegro]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加小助手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  
    40:57
  • 2025 EP.115 相比预制菜,更让人担忧的是预制的人生
    【福利上新!听“两个美学+”免费得ECM无损音乐哦~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 “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可见的世界”,即可获取完整版ECM音乐专辑~~~】最近 “西贝预制菜”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其实,这不仅仅是关于餐桌的讨论,更让我们意识到“预制”这个概念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餐饮到工作,从社交到休闲,工业文明带来的效率逻辑正把我们的生活拆解为一个个可被替换的模块。当“预制菜”一般的拼装逻辑进入生活,我们是否也在被拼装?人的生物形态并未发生改变,但我们的生活方式却以惊人的速度被重构:生物钟与社会时间错位,个人节奏与社会节奏冲突,个体逐渐滑入一种“模块化生存”的状态。效率的提升,或许往往伴随着真实感与自由度的丧失。当预制成为生活的常态,我们还是我们吗?当我们的生活被压缩到“上班”与“模块”之中,剩下的自我又该如何安放?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或许我们需要在这艘巨轮上试着往回走一步,去找回那些属于自己的、不可被预制的生活体验。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拼装式的生活方式,如何在众声喧哗之中找到自我。封面:葛伯瑞克《可见的世界》片头:葛伯瑞克《可见的世界》01 Red Wind片尾:葛伯瑞克《可见的世界》03 The Survivor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扫码加小助手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请备注美学公社或两个美学+哦~)
    --------  
    39:27
  • 2025 EP.114 法国的名人墓地,最好逛的,也是最美的,或许都在外省
    【聊天的人】周可,B站UP主“可可周老师”,播客 “美学公社” 主播赵渌汀,B站UP主“巴黎姆学研究院”,小红书“巴黎姆学研究院” 播客“巴黎啥都研究院”主播【时间轴】0​0:34 矛盾的夏多布里昂:浪漫主义的“保皇派”0​2:07 《墓中回忆录》:还没活完,就开始回忆死去0​3:02 圣马洛港的夏多布里昂墓:面朝地中海孤独绽放0​5:43 “要么夏多布里昂,要么一无所有”via雨果07:24 从圣马洛港到巴黎近郊:夏多布里昂的起点、中点、终点0​7:49 巴尔扎克故居:面若“老登”,没想到你还是个女性主义作家!09​:55 阿波利奈尔&巴尔扎克,咸湿文学二人组1​1:02 南下探墓:拜访赛特港的瓦莱里墓1​1:42 距诺贝尔文学奖一步之遥的“法国村上” 瓦莱里12​:51 法国诗人瓦莱里:生前写好死后长居的《海滨墓园》1​4:25 血色黄昏下的海滨墓园:瓦莱里的墓,你不来一定后悔18​:54 南法比南意更有“内容”——距离感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的“人文内容”20​:44 迁往先贤祠未果,加缪式拒绝为官方背书2​2:09 一语成谶的车祸,加缪的离去本身就很荒谬23​:30 萨特加速左转,加缪保持独立2​6:07 从卢尔马兰的加缪墓,看法国现代知识分子与主流社会“刻意保持距离”29​:02 福楼拜:在巴黎社交,在老家生活,在中间地带偷情30:20 柯布西耶墓:马丁岬山顶的“地中海遗珠”32​:08 内陆长大的孩子,对大海天然无法抗拒35​:35 归于大海:比海更深的海。让我们魂归大海3​7:51 毕加索的墓没去过,遗憾至今39​:02 我见证的一场拉雪兹墓园里的公共朗诵41​:16 法国墓地文化:死去的人,通过某种活的文化和我们彼此连接41​:38 “法国猫王”塞尔日·甘斯布墓前密密麻麻的烟头42​:14 游法国没逛过墓地你等于白去;逛巴黎没去过墓园你约等于白来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扫码加小助手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  
    43:43
  • 2025 EP. 113 世俗与哲思之间——尼德兰艺术漫谈(下)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 “抽奖”,即可进群参与托多洛夫《日常生活颂歌》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荷兰圣诞”,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走入过去的荷兰,迎面而来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世俗气息。新兴的市民阶层让阿姆斯特丹没有罗马那种沉重,反而繁华而热闹,艺术也因此更加贴近生活。哈尔斯的群像画里有平等与欢快,肖像画中则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伦勃朗以神性之光刻画人心的深沉,维米尔用真实之光营造出静谧,让人仿佛回到“房子曾经安静,世界曾经安宁”的时刻。步入现代,荷兰艺术再一次以思想突破界限。马格里特的反现实与超现实主义,把日常推向陌生化的世界;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以简洁的线条与色块探寻秩序与永恒。他们共同为当代艺术打开了一扇通向哲学思辨的大门,让低地国家的艺术超越了风俗与写实,延伸到思想与观念的深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两位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片艺术与生活交织的土地,感受荷兰绘画如何在世俗与哲思之间,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封面: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夜巡》片头:02 O du fröhliche, o du selige片尾:03 A La Berline Postiljon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扫码加小助手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  
    40:03
  • 2025 EP.112 巴黎最好逛的,为什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墓地?
    【聊天的人】周可,B站UP主“可可周老师”,播客 “美学公社” 主播赵渌汀,B站UP主“巴黎姆学研究院”,播客“巴黎啥都研究院”主播【时间轴】00:40 和我互关的UP主来了02:08 北方口音从何而来?07:20 假装在巴黎,骗一个算一个09:30 国外旅行,首选法国10:54 法国墓地有多好玩?两名“墓地资深玩友”为你解答11:26 先贤祠,法兰西文化的精神图腾和庙堂16:02 法国经典鄙视链:去卢浮宫的,比去奥赛的人low?17:30 卢梭和雨果,学文学的人都想去看看他们的墓19:21 我去先贤祠看左拉20:49 卢梭和左拉的墓一样,都是从外地迁至先贤祠22:17 能否进驻先贤祠,是衡量法国名人地位的重要标准22:57 先贤祠里的“随迁户”:“法兰西女侠”西蒙娜·韦依和她的丈夫安托万·韦依24:54 因为巴黎公社墙,拉雪兹神父墓地在中国爆火28:01 法国超现实主义+情色文学教父阿波利奈尔,安眠于拉雪兹墓地30:23 拉雪兹墓地“资深墓友”:闭上眼,我能找到通往墓碑之路31:36 墓碑之吻:王尔德和波伏娃碑前的口红印,到底都是谁印上去的?33:14 王尔德的离经叛道,本质上是“观念性出格”36:01 40岁前不听肖邦证明你很无趣,40岁后听肖邦证明你是卢瑟37:22 肖邦墓前,有人拿自己弹好的曲子放给肖邦听38:08 吉姆·莫里森的墓前,90%是美国年轻人40:33 巴黎两大黄金时期:一战前的“美好时代”、二战后的“光辉三十年”42:09 巴黎的本质不是浪漫,巴黎本质是精英43:35 奥斯曼铸造现代巴黎——一个让小偷不好躲藏的国际首都47:17 和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相比,墓地为巴黎永远画上句号48:44 苏珊·桑塔格之墓:21世纪“头号精法分子”,安眠于黑色大理石下51:01 读书在和死人打交道,去墓地是和活的精神制造连接52:54 逛墓地极其费腿,建议做好攻略再出发53:23 萨特和雷蒙·阿隆:生前亦敌亦友,死后一南一北58:02 80年代的中国,喜欢萨特就是“政治正确”01:00:19 当小众爱好变成大众偶像,热情就不在了01:03:26 波伏娃在中国的爆火,有点像80年代的萨特01:03:53 在法国,有10000+女性比波伏娃更先锋01:06:05 法国妇女解放运动是百花齐放,而不只是波伏娃“一枝独秀”01:07:35 波伏娃,300多次国际旅行的“大航海家”01:08:58 波伏娃为我做好“广岛攻略”01:12:27 从蒙马特到蒙帕纳斯:巴黎知识分子百年迁徙简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  
    1:13:15

More Arts podcasts

About 美学公社

周可: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曾兼任《新周刊》杂志执行总编。 孙珉: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学者。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美学公社, Fashion Neurosis with Bella Freud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9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0/17/2025 - 12:35:4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