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Leisure异见房间

异见房间

异见房间小助手
异见房间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31
  • 028|《酱园弄》:他们要很多,她们只想活
    🍎上周,以民国真实案件为蓝本的时代群像电影《酱园弄》上映了。故事的原型是1945年3月发生在上海的“詹周氏杀夫案”。电影片头说这是末世众生相,导演关注的是历史关口下个体的命运抉择。大时代的乱世,男人想要的各有不同,为了权力,为了尊严,为了钱,为了性。他们都是赌桌上的人,无论要什么,他们都要赢。而女人,只想要活下去。《酱园弄·悬案》的英文片名为《She’s Got No Name》。片名的一层含义是詹周氏没有自己的名字,也不被允许有自己的名字。詹是丈夫,周是父亲,无论是在杀夫的故事中还是社会上,她的存在就像名字一样被轻视,被取消,被概括。第二层含义则是她不是“一个”人。她所代表的女性处境不是个案式的猎奇故事,而是当时当地女性的集体叙事。纠结一部电影的好坏不是我们的首选。今天我们会从大块头、薛至武、西林、王许梅、詹周氏等多个人物分析展开:末世关口下,在他们的种种决策和行为背后,他们到底要什么?他们如何取舍和博弈?/ 本期主播 /:张苹/徐飞飞/林猫/ 后期/:徐飞飞/ 出品 /:TITSUP/ 小助手 /:Aroom2024/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superichX🚁Shownotes:03:06 整体视听语言1、酱园弄的视觉语言是一个巨大的框,暗示一种封闭的社会结构和暴力系统。2、俯拍镜头具有凝视意味。詹周氏是一个被凝视、被八卦、被讲述和消遣的客体。凝视也和真相联系在一起,观众成为有权力的“看客”。3、泼血、拍尘土、如履薄冰,陈可辛拍电影怎么这么“满”?4、大提琴的发声原理来自震动和摩擦,用大提琴配乐,摩擦产生的余波和失真对应了电影主题:真相是什么?一个女人杀了丈夫就是全部吗?14:25 詹云影“大块头”1、“大块头”要确保自己不被动摇的上位者地位,他不容许被挑战。2、留声机、老物件、西装,“大块头”要的是体面。被当掉的皮鞋,象征着体面的消逝。17:31 薛至武1、薛至武要的是权力,他要的是“不管谁来上海,都要我帮他管上海”。2、薛至武与“大块头”重合的脸:从未消失的“他”和大他者。23:58 西林1、奸夫淫妇合谋谋杀亲夫?证据不足草菅人命?戏院里的惊悚奇案?西林的人物原型是民国作家苏青。她要的是推翻已有叙事,夺回女性叙事权。2、西林的叙事有破坏性和让当权者恐惧的力量。在规则中游走进退,是无奈的自我保全,而不是享受吹捧的沾沾自喜。3、西林是为了博取“流量”、追名逐利吗?更可能的是一个女作家要通过影响力和市场做事。36:06 王许梅1、王许梅要的是活着。她委身男人做交易,看透了规则,利用了规则,但还是被规则碾碎了。2、女监室:最黑暗、最没有自由的地方,也有情义吗?45:54 詹周氏1、时代的变迁发生时,詹周氏的生活和命运都在发生改变,她从来没为自己的人生做过主。2、《杀夫》里的詹周氏几乎没有主体性,是一直被动受辱的人物形象。3、王许梅给了詹周氏希望,西林给了詹周氏语言,这些都促进了詹周氏自我认同。4、男导演虐女镜头太多?詹周氏和薛至武的三次对峙:不具备受虐者视角的观赏性,没有取悦潜在的施暴者,反而在挑衅施虐者。5、詹周氏似鬼而非人,女鬼有令人恐惧的力量,“被盘剥榨取的女人,以其沉沉死感命中了民国乃至东亚社会恐惧的潜意识。”🟥参考资料:/文章/《为杀夫者辩》,苏青《我与詹周氏》,苏青《娜拉走后怎样》,鲁迅《“虐女镜头”为何让观众不满》,青年志Youthology/书籍/《鞋带》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生活与命运》 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翻案》蒋锋/影视/《酱园弄》《昨日青春》《犬王》《还有明天》《杀夫》《外面》纪录片《大法官金斯伯格》/音乐/片头:纯音乐《活下去》片尾:《昨夜的枪声》王忆灵
    --------  
    1:14:26
  • 027|地下培训班里的女性围猎
    🍎上周,一篇热点文章揭露了一个产后疗愈机构。这个培训机构主要面向妈妈们,课程以“自我成长”“成为强者”为口号,要求女性说脏话和“性观念突破”。有学员被要求将自体性行为过程用文字向“师父”汇报,还有学员被引导与“师父”发生性关系。该培训机构用现代性和进步性话语对课程进行包装,恰好切中了“高学历已婚宝妈”——这一兼具做题家基因、有向上的渴望、婚后被客体化、背负妻职母职、中年性压抑的复合困境群体的需求。该机构应运而生,某种程度上不是因为女性意识“退步”了,而是女性意识进步了,它不可能发生在20年前,只可能发生在现在。培训机构宣扬女性解放,让新手妈妈们先解放语言、再解放性。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另一种悲哀的转向:当女性的困境、压抑、渴望,终于被看到的时候,却也是被收割的时候。女性拒绝了“好母亲好妻子”的语言,又被塞进另一种仍由男性为主体建构的脏话和性的语言;追求性解放的女性,又陷入另一种对女性身体控制和客体化的骗局;被冠以禁忌的女性愤怒,本是帮助我们逃离和抗争的武器,被利用为伤害人和自伤的工具;当女性拒绝做一个“好女人”,不再安分守己,却又在错误的抗争中再度失去自我。刚刚逃离的女性,怎么又回了原点?这一期我们邀请到这篇文章的作者郑巧艺和我们聊聊。/ 本期主播 /:张苹/林猫/ 嘉宾 /:郑巧艺/ 后期/:徐飞飞/ 出品 /:TITSUP/ 小助手 /:Aroom2024/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superichX🚁Shownotes:05:06 “脱敏”“突破”,引导发生性关系,课程上线五小时销售额超300万!14:15 训练营如何操控高学历中产女性?从“师母”的24小时关怀开始21:13 “逆天改命”“原力觉醒”:四处挪用拼凑出的语言系统,让人不明觉厉26:00 教女性学辱女脏话,是最隐秘的利用31:20 从脏话到性:训练营利用禁忌之地的空白,“截胡”了半觉醒女性37:00 仅有丈夫视角的质疑:清醒理智的自己,和无可救药的妻子?38:50 狩猎身份危机群体:宝妈训练营前身,是针对迷茫年轻人的架子鼓基地44:30 妻子的生活,丈夫们“无可奉告”:回避与沉默中被隐去的逃离原点57:16 抑郁、压抑、焦虑,训练营“看见”和回应了每一种困境66:09 《激情的陷阱》:怀抱逃离的渴望和自我实现的激情,走向另一种陷阱70:30 她们对训练营的需求,和对女性主义的需求同源:但真正的共同体中,不该有“神”🟥参考资料:/文章/《产后妈妈的缺觉困境 》财新mini+《“生孩子后只能干保姆?”“妈妈岗”的理想与现实》南方周末《心理所研究发现抑郁症状在普通人群中也存在性别差异》,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电影/《周处除三害》《出走的决心》《伦敦生活》/书籍/《语言恶女》[美]阿曼达·蒙特尔《乐园之丘》 [荷]米尼克·希珀《激情的陷阱》[美]埃琳·A.契克 (Erin A. Cech)/音乐/片头:《LABOUR (the cacophony)》Paris Paloma插曲:《Savage Daughter 》Ekaterina Shelehova片尾:《别忘了你自己》郑宜农
    --------  
    1:14:40
  • 六一特辑丨小女孩花花和她想要的世界
    🍎本期节目是我们的六一儿童节特辑!这期节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访谈7岁半的小女孩花花。我们会问花花一些问题,关于她自己,她的一天,她如何理解爱与工作。我们也想问问自己:我们的世界和小女孩梦想的世界还有多远的距离?第二部分,我们想聊聊童年的一些现实。5月19日深夜,9岁围棋棋手朱某鑫在长期遭父亲殴打后,于杭州坠楼身亡。学校里,课间十分钟的消失。社会上,谴责“熊孩子”成为某种主流。从家庭中的恐惧教育向外延伸,我们看到无处不在的“厌童”。我们也试图厘清厌童背后的土壤。厌童和恐弱、托育产业,以及工作“996”有什么关系?厌童背后的社会情绪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个孩子开展道德审判,甚至索要道德赔偿?我们倾听一个小女孩的心声,也为一个男孩的逝去心痛。我们最终想问的,是如何在厌童的世界爱童?/ 本期主播 /:张苹/徐飞飞/罗方丹/ 嘉宾 /:花花/ 后期/:张苹 徐飞飞 林昀/ 出品 /:TITSUP/ 小助手 /:Aroom2024/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superichX🚁Shownotes:第一部分 7岁半女孩花花的快问快答02:05 花花出场第一句话:你能别用小孩儿的声音跟我说话吗?03:31 花花的疑问:为什么音乐课不能学数学?04:15 花花的一天,从“瞎琢磨”开始07:30 花花的校园生存技巧:上厕所时,我走得特别特别慢!09:50 花花一天中最漫长的时间:放学后看电视等妈妈,既不想她回来,又期待她回来17:20 花花对“相爱”的理解:俩人什么时候都在一起,但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别21:23 花花想做的工作:唱歌排第三,手工排第二,第一是……23:17 主播被问倒!你说喜欢的事可以做工作…那一个人喜欢被按摩呢?27:38 世界上有妖怪吗?花花:过去有,但现在被拉去博物馆了28:45 “我不要难,我就想沉浸在儿童的世界”第二部分 在厌童的世界里爱童29:40 社会的厌童:从高铁到商场,社会正在从“儿童友好”变成“儿童隔离”?39:01 校园里的厌童: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与“久坐的一代”48:19 “取悦型”VS“逆反型”儿童:我们心中都有“想要服从社会”的渴望?53:08 围棋少年朱某鑫之死背后的厌童67:31 工作996造就厌童?“弱者”非人化的背面,是对“强者”的过度压榨72:11 受害者身份竞逐:过度的敏感异化成了排他性的权力74:00 如何爱童?社会层面可践行的三点建议77:30 社会不只厌童,还有点厌人?爱童的社会里,有更好的未来🟥参考资料:/文章/《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厌童”了》,凤凰weekly《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财新《一个北京「差生」,和他还没丢光的超能力》,人物《9岁围棋少年疑遭父亲家暴跳楼身亡,围棋协会回应》,观察者网《9岁围棋少年之死,至亲,至毒》,南风窗《一个“天才”男孩决定去死》,孤独大脑《厌童症:烦人的小孩,可怕的大人》,简单心理《“厌童”背后,“恐弱”的社会情绪在蔓延》,青年志Youthology《年轻人不想生育:我们已经进入“厌童社会”?》,社会学苑《不准打小孩:童年逆境经历视角下的生育友好社会 》,澎湃思想市场/书籍/《敏感与自我》斯文娅·弗拉斯珀勒《无条件养育》艾尔菲·科恩《未来的学校》泰德.丁特史密斯/影视/《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东四十条》《天空的另一面》/音乐/片头曲:《小茉莉》包美圣插曲:《阳光男孩 阳光女孩》家有儿女主题曲片尾曲:《儿歌》张悬
    --------  
    1:24:14
  • 026|重返QQ空间:我的青春物语绝对有问题!
    关于新栏目「钻进被窝」:你曾经和好朋友钻进同一个被窝畅聊一整晚吗?在被窝里,我们可以没什么态度,不进步,不正确。被窝里的我们,既愚蠢又消极,既脆弱又柔软,有时愤怒,更多时候妥协。被窝里,我们可以放屁,蹬腿,撕咬,哭泣。我们偏执一整晚,也诚实了一整夜。在被窝里,我们是我们自己。被窝是从社会和历史中脱离的封闭世界。在这里,我们说日常,说一些没那么值得听、也上不了台面的“小小”的话。好幸运,大世界里还有我们的小被窝。更幸运的是,有好朋友和你们,和我们一起钻进被窝。欢迎收听「异见房间」的新栏目「钻进被窝」。这一次,我们重返15年前的QQ空间。🍎本期介绍:如何看待18岁之前未成形的自己?已经“自我革新”过的新女性,需要砍掉、批判、否定曾经的自己吗?最近,我们三个回看了15年前的QQ空间。我们羞耻、尖叫、分享彼此十几岁时的无病呻吟和强行emo,也捡拾起曾被遗忘的伤害、友谊和青春的真相。无论是怀旧还是厌恶,与过去的自己对视时,我们都能看见当下的草蛇灰线。成长是最小单位的个体革命,而回望确有其必要性:当我们成为新的人,那些逝去的记忆,也才终于能被辨别、命名与梳理。重返过去需要勇气和诚实。这一次,我们试图回到还没有成为自己的十几岁,去看那个女孩经历了什么,思考着什么,她在混沌中迷失了什么,又努力辨认着什么。/ 本期主播 /:张苹/徐飞飞/罗方丹/ 出品 /:TITSUP/ 小助手 /:Aroom2024/ 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Shownotes00:04 本质心创,全女团队如何做出女性友好的内衣产品?04:27 「异见房间」新栏目「钻进被窝」:在被窝里,我们是我们自己05:42 重返QQ空间大作战,怎么有这么多记忆被我歪曲了?!10:12 我们曾经的ID:【正能量生产者】【过路小屁】【咱、狠甜】16:40 “古风少年”为爱写藏头诗:我心如冰晶,爱意润玉莹。藏头:我爱飞飞18:45 从中学就开始爱T?翻QQ空间的过程,方丹的恋情史15段+1+1+1......21:20 张苹的顿悟时刻:我们在过一种想象中文本的青春,真正的青春叙事在模仿中被夺走了31:47 飞飞曾经的说说“友情大过天”,却忘记了一直守护自己的姐姐34:13 一万字的海鸟与鱼故事背后,只是期中考试没考好41:38 张苹的好朋友猪猪告诉她:当你找到了你的母语,你还没有遗忘当时流动的情绪48:57 关于霸凌的记忆:霸凌者有很多真正的朋友,但我只有霸凌者59:50 为什么霸凌关系和深刻的友谊都发生在青春期?65:30 被大叔围剿的17岁,我们和房思琪、金赛纶的距离都比想象中更近71:22 “认哥”往事:为什么我们很难有异性友谊?80:55 错位的记忆,被建构的过去本期提到的书影音:/文章/《从“鸟嬛文学”谈起:女性为何执着于从同性友谊中获取自我?》新京报书评周刊/书籍/《为承认而斗争》,阿克塞尔·霍耐特《小手》安德烈斯·巴尔瓦《女孩们的地下战争》蕾切尔·西蒙斯《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安东尼《听话女孩:厌女的逻辑》凯特·曼尼/影视/《混沌少年时》《甄嬛传》《生活大爆炸》《黑暗荣耀》《苦尽柑来遇见你》/音乐/《灰色头像》许嵩《贝多芬的悲伤》萧风《Toxic》Britney Spears《God is a girl》Groove Coverage本期福利💡感谢本质心创对本期节目的支持!本质心创是2022年在疫情期间,由一群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共同创立的女性贴身衣物品牌。品牌从内衣的本质 “舒服” 出发,热卖产品“3D小糯条经典款”内衣采用“小糯条”软支撑新技术,柔韧舒适,稳定承托;1mm超薄透气胸垫,打造舒适不空杯的小胸内衣,适合喜欢自然胸型的小胸女性。🎉🎉参与方式:前往淘宝【本质心创旗舰店】,跟客服报出暗号【异见房间】领取专属优惠券,原价149元,独享最低专属价125元,比618更享优惠!⭐️惊喜活动:在【本集播客评论区】留言,抽3件经典小糯条,颜色随机。
    --------  
    1:30:46
  • 025丨女记者说:如何看待“山西订婚案”中的性同意争议?
    关于新栏目「女记者说」:阿列克谢耶维奇是女记者,琼·迪迪恩是女记者,法拉奇是女记者,伊藤诗织是女记者。记者担当着社会公义,书写着历史的底稿。女性在性别舞台中位处边缘,记者却掌握着决定大众注意力的武器。当女性成为记者,她们如何看见边缘,反思惯常,揭露真相?她们以怎样的方式做新闻,经受怎样的训练和思考?她们如何站在风暴中心,描绘风暴的模样?女记者的在场和书写,提供给我们另一种看待世界的目光。异见房间发起了新栏目「女记者说」,这是「女记者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社会新闻记者郝莹。本期介绍:2025年4月, 山西大同“订婚QJ案”二审宣判。二审法院认为,席某某违背被害人意志,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构成QJ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宣判后,该案审判长也给出回应:与妇女发生性行为不能违背其意志,与双方是否订婚没有关系。从一审到二审,该案始终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极其分裂对立的舆论也让它成为近年标志性的案例。认同判决的人,认为判决重申了性同意基本原则,保障了女性的性自主权,订婚不能成为犯罪的挡箭牌。不认同的人,认为男方支付了高额彩礼且已订婚,女方就应接受婚前性行为。也有人质疑女方是为了财产纠纷而诬告男方。还有人说既然“处女膜未破裂”,那么就证明没有犯罪事实存在。该案的特殊之处在于,这起案件不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是发生在亲密关系里。案件的争议点,是关于性权利的观念之争。订婚、接受彩礼,是否等同于被害人做出了性同意的表示?订婚之后,受害者就没有拒绝的权利,只有配合的义务吗?订婚是否影响QJ罪的定罪?今天,我们邀请了社会新闻记者郝莹老师作为嘉宾。她在该案二审宣判前介入报道此案。在《“大同订婚QJ案”二审维持原判 律师详解性侵案常见争议》一文中,郝莹采访了多位刑辩律师。她的报道能帮助我们更详尽地理解这些问题。/ 本期主播 /:张苹/徐飞飞/ 嘉宾 /:郝莹/ 出品 /:TITSUP/ 小助手 /:Aroom2024/ 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Shownotes01:50 山西订婚QJ案,为何持续两年成为舆论风口浪尖的争议性案件?05:43 记者郝莹对案件的两篇报道有不同侧重点13:30 一些媒体报道成了单方叙述的传声筒。看似客观的新闻,实际隐含倾向与预设立场19:00 报道中强调审判长的性别,彩礼被作为议程,无关细节被强调……新闻如何引导我们的思考?24:27 案件中的谣言:纯情化的犯罪者,污名化的被害人。文胸和眼罩,基本事实如何在谣言中被混淆?27:09 性侵的核心不是“性”而是暴力,案件中的细节传递了暴力的可怖,却在一些新闻中被遮蔽和利用31:43 施暴者是否在事后拿走受害者的手机,是性侵案中的关键问题35:35 律师回应关于性同意的认定、QJ案实质性关系取证、QJ案取证立案难点39:00 案发前的亲吻拥抱,算性同意吗?42:00 订婚就等于性同意?日常生活认知中,观念与法律的错位46:30 “处女膜”未破裂能证明QJ行为没有发生吗?科学家已发现识别性侵施暴者的新手段50:00 性暴力中的受害者,为何总容易陷入“仙人跳”争议?57:42 斗争背后的隐含共识:男女两方母亲表面持有的两种观念,本质是一种文化的产物63:24 加害方表达痛苦的声量大于受害方。他们的情绪能被抒发和看见,受害者却因创伤、隐私等被困在失声中70:46 受害者事后的刚烈反抗已然不易,却仍然遭受质疑。性侵后,为何是受害者在被要求承担反抗的义务,而非加害者被要求承担征得同意的义务?🟥参考资料/ 文章 /《“大同订婚QJ案”二审维持原判 律师详解性侵案常见争议》封面新闻《大同订婚QJ案,最核心的两个「争议」》凤凰WEEKLY《劳东燕:若涉案情节属实 ,大同QJ案的判决没问题》《“阳高订婚QJ案”刑事二审第三次延期》济南时报 新黄河《山西大同“订婚QJ案”舆情研究》法治网《山西“订婚QJ案”审判长答问》央视网评《婚房里的QJ案》坏姐姐来了《〈初步举证〉:为什么“完美受害者”是一个陷阱?》 澎湃思想市场/ 书籍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罗翔/ 电影 /《初步举证》/ 音乐 /《1in3(I'm fine)》电影初步举证主题曲
    --------  
    1:17:10

More Leisure podcasts

About 异见房间

欢迎大家来到「异见房间」!这是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播客。 「异见」来源于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传记《异见时刻》,「房间」则代表大叙事里我们栖息的小场所。风暴中心,我们保持在场,反思惯常;观念之外,我们从小的自我出发,身体力行地生活。这是一间房间,是我们的发声场,也是想象与可能性的庇护所。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异见房间, Smith and Sniff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19.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6/30/2025 - 11:21:5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