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 00:00–00:21 开场与主题介绍提出本期话题:“Is productivity culture toxic?” 00:21–01:52 Workaholic:从“工作狂”到文化现象起源于1947年《Toronto Daily Star》;与“Alcoholics Anonymous”形成文字游戏;20世纪中叶进入心理学研究。 01:52–03:12 Work Martyr:为工作殉道的现代人 03:12–07:22 Hustle Culture:奋斗文化的语言史“Hustle”从17世纪荷兰语演变;从“推挤、诈骗”到“努力赚钱”;黑人社群中的“side hustle”与副业文化; 07:22–10:51 Grind Culture:从碾碎到倦怠“Grind”源义为“碾磨”;引申为“苦差事”;疫情期间“Daily Grind”成为新焦虑;Dolly Parton 的歌曲《9 to 5》成时代隐喻。 11:19–12:43 Productivity Culture 的历史根源社会学家 Matthew Desmond 指出:企业管理的效率制度源于奴隶制种植园的强迫劳动逻辑。 12:43–15:07 从工厂到社交媒体当代人将休息、运动、读书也纳入“生产活动”;出现了“Digital Detox(数字排毒)”“5AM Routine”等新型效率仪式。 15:07–17:24 Girlboss:被消费的女性力量源自 Sophia Amoruso 2014年出版的《#GIRLBOSS》; 17:31–21:43 Melissa Gregg:时间管理的幻觉著作《Counterproductive: Time Managemen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反思“效率神话”; 21:55–23:11 Executive Athleticism:自我操练的竞技精神现代人把自己当成“永远在比赛的选手”;自律成了身份,而非选择。 23:11–25:35 The Aesthetics of Activity:忙碌美学忙碌被审美化、展示化;“做事的样子”成了新的人格符号。 25:57–29:35 Mindful Labor:被收编的正念劳动正念(Mindfulness)被企业吸收为维持效率的手段;放松变成“生产策略”;成为“优雅的继续忙碌”。 29:54–30:43 结语与下期预告【文中所提到的专有名词】 Productivity Culture:生产力文化;指过度强调效率与产出的社会氛围。 Hustle Culture:奋斗文化;以不停工作、追求成功为核心的流行价值观。 Grind Culture:苦差文化;强调持续付出、日复一日的机械努力。 Workaholic:工作狂;由“work + alcoholic”构成,指沉迷工作的强迫者。 Alcoholics Anonymous (AA):匿名戒酒互助会;“Workaholics Anonymous”即模仿其命名。 Work Martyr:职场殉道者;以牺牲自我、拒绝休假为荣的人。 Side Hustle:副业;源自美国黑人社区,指第二份收入来源。 Lester Spence: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著有 Knocking the Hustle,研究黑人社群与新自由主义。 Anna Codrea-Rado:纽约时报记者,2019年首次提出“Hustle Culture”概念。 Dolly Parton:《9 to 5》演唱者,美国乡村音乐代表人物。 Matthew Desmond: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家,提出生产力文化与奴隶制度的关联。 Digital Detox:数字排毒;指暂时远离电子设备以恢复注意力与心理平衡。 Notion:效率笔记与管理软件,象征现代“可视化生产力”。 Gary Vaynerchuk (Gary Vee):创业教练与励志演说家,社交媒体“奋斗教主”。 Sophia Amoruso:时尚品牌 Nasty Gal 创始人,《#GIRLBOSS》作者。 #GIRLBOSS:女性商业独立运动口号,后被品牌营销过度消费。 Melissa Gregg:澳大利亚学者,《Counterproductive: Time Managemen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作者。 Time Management:时间管理;被视为生产力文化的基础概念。 Executive Athleticism:管理竞技精神;指现代人将自我管理当作永不停止的竞赛。 The Aesthetics of Activity:忙碌美学;把“忙碌的样子”变为可展示的生活方式。 Mindful Labor:正念劳动;企业用“正念”包装的情绪管理策略。 Mindfulness:正念;起源于佛教冥想,被西方企业转化为心理调节术。【Find us】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豆瓣联系我们: 小红书🔍刍英社公众号:Chewing Words Book Club播客transcript: sheshares.cc/category/刍英咀华播客
--------
30:48
--------
30:48
EP31-艺术背后,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真相|美与代价
00:00–00:30 开场与主题引入 提出核心问题:Can art b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00:30–03:59 事件导入:蔡国强与始祖鸟“升龙”烟花秀04:00–06:40 艺术的起源:从技艺到精神表达06:40–12:50 从颜料史看艺术与自然的依存与伤害12:50–14:58 浪漫主义的自然观与Timothy Morton《Ecology Without Nature》:敬畏是否也是控制?15:00–17:20 土地艺术与生态艺术的崛起 从“破坏反思破坏”到“自然共创”17:20–20:30 当代环保艺术的多元实践 从“永恒艺术”转向“可消逝的美学”20:30–22:20 数字艺术的悖论:无物质,却高能耗 “虚拟世界”背后的碳排现实22:20–23:03 结语与下期预告【文中所提到的专有名词】 Arc'teryx:加拿大高端户外品牌,技术向与自然叙事著称。 Cai Guo-Qiang:中国当代艺术家,以火药/烟花创作闻名。 Rising Dragon:在喜马拉雅山脊实施的烟花作品名。 Plateau Pika:高原鼠兔,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啮齿类。 techne (τέχνη):古希腊语“技艺/工匠之术”,艺术早期概念。 ars:拉丁语“技法”,现代“art”的词源之一。 Protagoras:古希腊哲学家,“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者。 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自然”论述者。 Landscape painting:风景画体裁。 Lead White:铅白,最早的人造白色颜料,含铅有毒。 Chrome Yellow:铬黄,铬酸铅颜料,鲜亮但有毒/易变色。 Louis Vauquelin:法国化学家,首次分离元素铬。 Vincent van Gogh:梵高,《向日葵》系列作者。 Ultramarine:群青蓝,最初来自青金石,后人工合成。 Jean-Baptiste Guimet:吉梅,合成群青的发明者之一。 Christian Gottlob Gmelin:格梅林,合成群青的共同发现者。 Paris Green:巴黎绿,含砷的绿色颜料/染料,具毒性。 J. M. W. Turner:特纳,英国浪漫主义画家。 Caspar David Friedrich: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德意志浪漫派代表。 Timothy Morton:当代哲学家,《Ecology Without Nature》作者。 Land Art:土地艺术,以自然环境为材料与场所。 Robert Smithson:史密森,土地艺术代表人物。 Spiral Jetty:史密森大盐湖作品“螺旋防波堤”。 Eco Art:生态艺术,以生态议题与修复为导向的艺术实践。 Conceptual Art:观念艺术,强调思想过程胜于实体物。 Joseph Beuys:约瑟夫·博伊斯,提出“社会雕塑”。 Documenta:卡塞尔文献展,重要国际当代艺术展。 7000 Oaks:博伊斯发起的“7000棵橡树”生态/社会项目。 Choi Jeong-hwa:崔正化,以回收材料大型装置著称。 Song Dong – Waste Not:宋冬《物尽其用》,以家庭遗物呈现“节俭”观念。 Andy Goldsworthy:安迪·戈尔兹沃西,自然材料“短暂性”作品。 Blockchain / NFT:区块链/非同质化代币,数字艺术认证与交易技术,具能耗争议。【Find us】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豆瓣联系我们: 小红书🔍刍英社公众号:Chewing Words Book Club播客transcript: sheshares.cc/category/刍英咀华播客
--------
23:07
--------
23:07
EP30-从荒诞的“第42号规则”说起|规则是否太多了?
【时间轴】 00:00–00:22 开场介绍 00:23–01:49 《爱丽丝梦游仙境》结尾庭审场景,假规则的荒诞讽刺 02:08–03:27 规则的无处不在:显性与隐性规则 03:27–04:27 希罗多德笔下的“反常”埃及社会与文化规则 04:27–07:42 规则的词源(拉丁语 regula,希腊语 kanon),三大含义:精准测量、模范范式、法律戒律 07:42–09:42 基督教修道院的《圣本笃会规》及“规则+弹性”的智慧 09:42–11:42 Rule、Law、Regulation 三者的层级与区别 11:52–13:35 三股力量推动规则增长:商业消费、城市管理、国家统一 13:35–16:13 欧洲奢侈品禁令案例:规则极端细致却屡禁不止 16:13–19:44 规则堆积的现代案例(纽约住宅改造、港口工程、工会介入) 19:44–21:47 美国联邦法规的爆炸式膨胀(篇幅增长、细节规定) 21:47–23:32 规则过多的负面效应:官僚主义、创新受阻、人际淡化 23:32–23:59 结论:规则过多可能损害法治精神 23:59–24:40 收尾,下期预告话题“Can art b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文中所提到的专有名词】 Alice’s Evidence《爱丽丝梦游仙境》最后一章的标题,描述荒诞的庭审场景。 Lewis Carroll《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本名查尔斯·道奇森,英国数学家和作家。 Rule Forty-Two红心国王在庭审中临时编造的“第42条规则”,讽刺规则的随意性。 Herodotus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记述过埃及与希腊社会差异。 Nile River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之一,因“自南向北流”被希腊人视为反常。 regula (Latin)拉丁语词根,意为“直尺”,是 rule 的来源词。 kanon (Greek)古希腊语,意为“芦苇直杆”,象征标准、模范,也是 canon 的来源。 Polyclitus / Polyclitus’ Canon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模范》(Canon)中提出理想人体比例标准。 Pythagorean Harmonics毕达哥拉斯的和声音程学,用数学比例解释音乐和声。 Ptolemy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家,编制天文表格(canons)。 canon (art/literature)后来演变为“范式、正典”,既指艺术模范作品,也指宗教经典书目。 Rule of St. Benedict《圣本笃会规》,公元6世纪修道院规章,影响深远。 discretio (Latin)拉丁语,意为“分辨、明智的判断”,圣本笃强调规则需有弹性。 Law法律/普遍性原则,可指自然法则或成文法律。 Regulation行政或操作性细则,数量多、更新快,直接影响日常生活。 Red Tape英语短语,意为“繁文缛节”,象征官僚主义带来的低效和束缚。 sumptuary laws奢侈品禁令,中世纪至近代欧洲各国限制服饰与消费的法规。 Barry Lam哲学家,著有 Fewer Rules, Better People,探讨规则与人性。 Han Feizi中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主张通过制度和规则治理人性。 Thomas Hobbes英国哲学家,《利维坦》作者,认为人性自私,需强力规则维持秩序。 Niccolò Machiavelli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君主论》作者,以现实主义政治观著称。 Bayonne Bridge纽约港湾大桥改造工程案例,因繁琐规定和诉讼延误。 Federal Register美国《联邦纪事》,公布行政法规的官方刊物。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CFR)《联邦法规大全》,收录所有行政机构的详细实施细则。【播客参考书籍📚和文章来源】▪️ Rules: A Short History of What We Live By Lorraine Daston A panoramic history of rules in the Western world▪️ Does Society Have Too Many Rules? By Joshua Rothman The New Yorker September 9, 2025【Find us】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豆瓣联系我们: 小红书🔍刍英社公众号:Chewing Words Book Club播客transcript: sheshares.cc/category/刍英咀华播客
--------
24:26
--------
24:26
EP29-你能接受他/她/它突然消失吗?|聊聊ghosting
⏱ 时间轴 00:00–00:21 节目开场 00:22–01:22 《纽约客》专栏 Is Ghosting Inevitable? 及 Infinite Scroll 专栏介绍 01:23–02:42 Ghosting 的历史文化背景 02:45–03:53 Ghosting 词源与2015年走红 04:03–04:39 Ghosting 收录进词典,成为文化意象 04:51–07:47 Dominic Pettman 著作观点:Ghosting 作为现代性的隐喻(里根政策、特朗普案例) 08:22–09:53 Ghosting 与存在哲学 10:03–11:13 Ghosting 的心理伤害 11:26–12:30 对 Ghost 一方的影响 12:41–13:53 Ghosting 背后的动机 14:08–14:58 安全与边界 15:08–15:41 日常小情境中 Ghosting 的合理性 15:41–16:08 反思性问题 16:22–16:40 下期预告【文中所提到的专有名词】 The New Yorker(《纽约客》)美国知名文化与时事杂志,以深度报道、随笔和文学作品著称。 Kyle Chayka文化记者,《纽约客》“Infinite Scroll”专栏常驻作者。 Infinite Scroll(无尽滚动)《纽约客》专栏名 Ghosting(消失式断联)来自“ghost”,指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突然切断联系,常见于恋爱和数字社交。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英国著名词典,2015年将 ghosting 评为年度热词之一。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韦伯斯特词典)美国权威词典,2017年正式收录 ghosting 一词。 Dominic Pettman(多米尼克·佩特曼)纽约新学院教授,著有 Ghosts: On Disappearance Greta Garbo 好莱坞传奇影星,被举例说明“突然退隐”如同 ghosting Charles Darwin(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提出者,被引用为人类“被自然 ghosting”的案例。 Friedrich Nietzsche(弗里德里希·尼采)德国哲学家,以“上帝已死”著名,象征宗教信仰的消失。 Jean Baudrillard(让·鲍德里亚)法国哲学家,提出“超真实”(hyperreality),强调现代社会中真实的消失。 Ronald Reagan(罗纳德·里根)美国总统(1981–1989),其新自由主义政策被批评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 ghosting”。 Donald Trump(唐纳德·特朗普)美国前总统,其执政被形容为“民主的 ghost”,打破常规、制造不确定性。 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月亮是否只在被看见时存在”的哲学性问题,被类比到 ghosting 的存在困境。 Ibuprofen(布洛芬)一种常见止痛药,被实验发现可暂时缓解社交排斥带来的心理痛苦。【Find us】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豆瓣联系我们: 小红书🔍刍英社公众号:Chewing Words Book Club播客transcript: sheshares.cc/category/刍英咀华播客
--------
16:44
--------
16:44
EP28-我们是否高估了共情能力?看清empathy的真面目
【时间轴】 00:00-00:05: 引言 00:21-00:48: 介绍《Empathy》短篇小说的背景与剧情概要 00:48-01:47: 解释“empathy”的特殊含义,强调其与心灵感应的关系 01:47-02:39: “empathy”在《Star Trek》中的出现,并与科幻中的超能力相联系 02:39-04:19: 探讨empathy的历史演变,从审美移情到共情的转变 04:19-05:07: 解释“true empathy”和“projection”的区别 05:07-05:59: 讲述“Empathy”在20世纪的流行,如何进入大众文化,尤其是如何成为政治策略 06:00-07:04: 讨论同理心的正面作用,包括促进社会公平与道德行为 07:04-09:10: 揭示同理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讨论情绪决策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09:10-10:43: 探讨“选择性同理心”的现象,历史和现代政治中的应用 10:43-12:09: 论述同理心在社会中维持道德正义的作用,以及其进化论意义 12:09-14:46: 介绍同理心的教育与社会影响,强调理性与共情结合的重要性 14:46-16:50: 深入探讨同理心的缺陷与挑战,特别是在政治与司法系统中的应用 16:50-19:10: 引出“rational compassion”理念 19:10-21:44: 如何将共情转化为具有理性的社会行为 21:44-22:04: 提出“共情”如何与理性结合 22:04-22:15: 预告下一期播客内容【文中所提到的名词】JT MacIntosh 解释: 苏格兰作家,创作了短篇小说《Empathy》,该小说探讨了“共情”这一概念,并将其赋予超能力的色彩。New Worlds (《新世界》) 解释: 《New Worlds》是一本英国的科幻杂志4. Star Trek (星际迷航) 解释: 一部经典的美国科幻电视剧,1968年推出的原初系列中包括一集标题为《The Empath》,首次在大众文化中广泛传播了“Empathy”一词。5. USS Enterprise (企业号) 解释: 在《星际迷航》中的宇宙飞船6. James T. Kirk (詹姆斯·T·柯克) 解释: 《星际迷航》中的主人公,USS Enterprise的船长,是这集《The Empath》中的主要人物之一。7. Spock (史波克) 解释: 《星际迷航》中的科学官员,以冷静的逻辑思维著称,他也是《The Empath》这一集中的主要人物之一。8. Dr. McCoy (麦考伊医生) 解释: 《星际迷航》中的医生,擅长关怀和同情,亦为《The Empath》中的主要人物之一。12. Mirror Neurons (镜像神经元) 解释: 一种在大脑中发现的神经元,当一个个体看到他人进行某种行为时,其神经元也会被激活。它帮助人类在观察他人时产生共鸣,解释了人类如何对他人行为产生情绪反应。17. Jesse Prinz (杰西·普林茨) 解释: 哲学家,提出“理性慈悲”的概念,认为同理心如果没有理性控制,可能会妨碍理性决策,导致过度情绪化。18. Paul Bloom (保罗·布鲁姆) 解释: 认知心理学家,著有《Against Empathy》一书,批判了同理心在道德决策中的作用,认为过度的同理心可能会导致非理性的行为。19. Daniel Batson (丹尼尔·巴特森) 解释: 社会心理学家,提出同理心至少包含八个维度,包括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想象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等。20. Megan’s Law (梅根法案) 解释: 美国法律,要求公开性犯罪者信息,源自1994年7岁女孩梅根被性侵并杀害的案件,公众的愤怒推动了这一法律的制定。21. Jessica’s Law (杰西卡法案) 解释: 美国法律,类似于梅根法案,源自9岁女孩Jessica被绑架并杀害的案件,推动了更严格的刑法和监管措施。22. Kate Steinle (凯特·斯坦利) 解释: 2015年在美国加州被无证移民杀害的年轻女性,她的事件成为推动特朗普移民政策的情感案例。【Find us】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豆瓣联系我们: 小红书🔍刍英社公众号:Chewing Words Book Club播客transcript: sheshares.cc/category/刍英咀华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