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山外山

茶茶
山外山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28
  • 25 从农村到硅谷码农:一个小镇青年的豪赌
    晓晓:《100位农村留学生发起人》凤先生: 出生在安徽农村,举全家之力硕士留学美国,毕业后,在硅谷做码农。【节目介绍】在记录中国农村留学生成长轨迹的系列访谈中,凤先生的故事像一扇特殊的窗口——从安徽芜湖的稻田间到卡耐基梅隆的实验室,这个曾不知985为何物的少年,用全家积蓄30万的背水一战,在硅谷的求职战场上投出上百封简历。他的经历既是个体奋斗的样本,也是全球化时代阶层流动的鲜活注脚。他总说自己的成功公式里「运气占40%」。当南京邮电大学的保研名额落在头上时,这个农村孩子第一次听说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当CMU的选课系统向EE专业敞开CS课程时,他像发现秘密通道的探险者。但真正的考验是一年内修完学分,在自行车穿越硅谷的面试路上,与六十天失业倒计时赛跑。「野鸡大学骗钱」——父亲朋友的嘲讽和H1B抽签的随机性,让他深刻理解世界的参差。从客厅屏风隔出的临时卧室,到如今手握多套投资房。这种在信息茧房与生存压力间的突围,构成了当代农村留学生最真实的画像。「在美国,做装修的东北人比PhD更容易安居。」如今准备结婚的凤先生,把20%的成功归因于努力,15%留给突破舒适圈的决心。当留学神话褪去光环,这些在抽签制度与自行车链条间寻找平衡的普通人史诗,或许才是跨越阶层最坦诚的教科书。内容提要】Part 1 跨越与挑战00:01:19 从中国农村到硅谷码农——凤先生的励志跃迁00:04:07 双重门槛:中山大学录取+托福,冒险之旅的起点00:07:29 900封简历的压力,「留学生活是座翻不过的山」00:08:22 印度口音面试谜题?最终闯入硅谷巨头的戏剧性转折00:10:40 H-1B抽签制:运气博弈中印度申请者的「疯狂内卷」00:14:16 CS教育困境:70%本科生沦为「不会写代码的考试机器」00:16:59 经济寒冬:企业因融资难「掂量招人」,留学生雪上加霜Part 2 重构与认同00:19:17 美国生活的第一课:从零开始学投资,文化差异的冲击00:21:06 「农村孩子没有试错成本」——心理负担的地域烙印00:22:14 硅谷生存实录:住客厅、骑车求职的「背水一战」00:28:27 婚恋市场链底端?亚裔男生的自嘲与现实00:33:40 非红利家庭的美国梦:体力活与资产保护的双重路径00:36:10 「村上骄傲」or「野鸡骗子」?留学身份的撕裂式评价00:37:24 成功配方揭秘:运气>天赋>努力的残酷排序微信公众号:山外山-农村留学小红书:山外山(农村留学访谈版)听友群:MYP4479(请备注来自于小宇宙播客)
    --------  
    44:27
  • 24 从教师编到纪录片导演,再到法国,她一路奔向自由
    晓晓:《100位农村留学生发起人》火火: 曾有一份体制内稳定的工作,由于对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的绝望,所以辞职到北京,成为一名纪录片的导演,最后到法国留学的经历。剪辑:西西【节目介绍】本期,我们邀请到在法国留学的火火,分享她29岁踏上留学之路的独特经历,从北京的艺术记者到蒙彼利埃的电影学生,她的故事充满了对自我的重新发现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火火从小在甘肃的一个普通家庭长大,初中时经历了严苛的军事化管理,大学时被迫选择了不喜欢的师范专业。工作后,她毅然辞职前往北京,成为一名艺术记者和纪录片导演。29岁时,她决定留学法国,从语言班开始,一步步走进电影学的世界。留学之路并非坦途。初到法国时,她因经济压力住在治安混乱的郊区,遭遇抢劫和人身安全的威胁。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经济焦虑一度让她陷入抑郁。但她逐渐学会放下对「速度」的执念,接受自己的节奏,并通过小生意实现了经济独立。在法国的学习中,她发现公立大学的电影教育过于理论化,与实践脱节。但她也找到了新的可能性:法国的教育体系允许跨年级入学,工作经验可以折算学分。这些灵活的机制为她提供了更多选择。火火的故事告诉我们:留学不仅是学术的追求,更是对自我的重塑。在异国的孤独与挑战中,她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也找到了新的生存智慧。社会流动的真谛大抵如此,最终我们都将回到那个永恒的主题——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平衡。而这条探索之路,需要每个追梦者持续努力。Show notes:Part 1 留学之路的挑战与突破00:01:10 从艺术记者到电影留学生,29岁开启法兰西奇幻之旅00:02:20 教育制度突破:语言班后直入大二,欧洲留学的效率革命00:05:03 语言攻坚战:面签成为最难关卡,旅游学习两不误的智慧00:12:29 「20万预算」红线:工薪阶层留学经济的精准把控00:14:35 法国福利体系:180欧房补让蜗居变安居,精打细算的艺术00:19:51 语言马拉松:证书只是起点,真实对话才是终极挑战Part 2 文化适应与身份重构01:00:23 身份跳水:国内文化精英到海外餐馆工的文化震撼教育01:05:20 沉默的代价:职场中那些不得不妥协的性别歧视时刻。微信公众号:山外山-农村留学小红书:山外山(农村留学访谈版)听友群:MYP4479(请备注来自于小宇宙播客)
    --------  
    1:11:36
  • 23 从贫困县到巴黎,她用法语和新能源打开新世界
    晓晓:《100位农村留学生发起人》春春: 出生农村,在国内读研究生时,因所学的专业是法语,争取到法国交换的机会,同时也做着一份新能源的实习工作。剪辑:QQ猪【节目介绍】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记录了春春——一位来自山东农村的留学生的成长故事,从山东最穷村庄到上海大学研究生,从法语专八到自学考取DELF C2,这个自嘲「小镇做题家」的姑娘用九个月完成了一场生存实验:为筹集10万交换费用,她同时备考3个证书、做7份兼职;在法国白天参展,夜晚恶补新能源知识。她的每一步都充满勇气与智慧。面对资源有限的困境,她通过兼职、考证、远程工作等方式实现了留学梦想,并最终踏入新能源行业。春春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见证,更展现了农村学生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突破限制,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与方向。 Show notes:Part 1 留学准备与职业觉醒00:01:38 语言优势与地域限制的悖论:法语流利者未曾踏足法国的尴尬00:02:48 学分与工作的平衡艺术:法国交换项目的宽松政策带来职场机遇00:04:54 经济独立的里程碑:翻译兼职积攒七八万,实现留学财务自由00:07:05 精准消费观察:九个月九万开销,机票与考证成支出大户00:09:47 职业选择的转折点:放弃短期高收入,选择具成长性的实习路径00:10:31 语言专业的溢价现象:外贸领域应届生体验薪资竞逐的职场初体验00:12:33 销售职业祛魅:国际沟通场景重塑传统陪酒刻板印象00:14:29 文化适应的挑战:C2语言证书难解晚餐时间差异的生活冲击Part 2 市场洞察与自我成长16:31 冰箱贴经济学:小物件揭示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接受度光谱17:16 新能源出海困境:德国充电设施滞后暴露电动车推广的现实瓶颈22:22 职业适配的发现之旅:销售岗位意外激活个人潜能26:15 语言沉浸的极端策略:切断母语社交圈的法语提升实践30:19 家族创业的警示录:六年亏损经历反成复读考学的精神动力34:49 自卑到自信的蜕变:法国留学经历重构自我价值认知40:07 教育资源的力量:从年级二十名到榜首的逆袭揭示学习环境重要性56:43 职业规划的捷径思维:董助岗位被定义为「成长捷径」的经验加速器微信公众号:山外山-农村留学小红书:山外山(农村留学访谈版)听友群:MYP4479(请备注来自于小宇宙播客)
    --------  
    1:05:25
  • 22 从农村到剑桥:走出唯教育论,重拾自我价值
    晓晓:《100位农村留学生发起人》Arya: 出生在广州农村,国内本科毕业后,到剑桥大学读电影学硕士,目前已毕业,在国内工作。【本期节目介绍】本期嘉宾阿雅,从广东农村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到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她的故事不仅是跨越阶层的奋斗,更是对教育公平与自我认同的深刻思考。阿雅的成长充满割裂感:五岁起寄宿,父母经营工厂却疏于情感支持,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外合办大学,最终,她凭借出色的学术计划和坚定的目标感踏入梦校。她说:「农村背景让我学会独立,但也让我始终与城市同学保持距离。」在剑桥,阿雅沉浸在学术的乌托邦中,却面临电影学理论与就业市场的巨大鸿沟。她坦言:「艺术类专业的经济回报很难量化,但这段经历让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回国后,她选择媒体咨询工作,却仍保留对学术的热爱。阿雅的故事揭示了农村学子的困境与韧性。她建议:「不要被功利主义束缚,教育的价值在于打开可能性。」 Shownotes:Part 1 成长轨迹与教育逆袭01:09 剑桥电影学硕士的速成体验:一年学制里的文化碰撞与成长03:06 艺术生留学困境:奖学金稀缺与理工科丰厚资助的鲜明对比04:45 申请季的生存法则:早鸟优势与剩余名额的激烈争夺战08:15 雅思七次鏖战:为剑桥高标准付出的金钱与时间成本12:02 电影学就业现实:博士才能当解说员,硕士从打杂开始的行业规则15:18 剑桥乌托邦:学术圣殿与夜间派对共存的奇幻小镇生活20:51 「打工-开厂-留学」三代人命运折叠的改革开放缩影23:24 从农民工子弟到剑桥:跨越阶层的教育逆袭样本 Part 2 社会与家庭反思30:17 「活在当下还是赌未来?」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困局34:42 三十而悟:理解父母小学学历背后的时代局限性39:47 家庭微观阶级论:教育投资差异暴露的传统观念痼疾41:55 百万给弟买房 vs 十万拒女读书:中国式家庭投资性别账44:26 贫穷错觉:成年后才发现父母「装穷」的教育策略47:39 身为女性的庆幸:不被家族期待束缚的自由突围50:00 隐藏农村出身: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伪装与认同焦虑|53:20 拒绝标签化:用个体独特性对抗社会刻板印象55:42 教育功利主义批判:兴趣与经济效益的价值排序之争57:37 内容创作者的悖论:无偿输出与千元会员费的生存现实微信公众号:山外山-农村留学小红书:山外山(农村留学访谈版)听友群:MYP4479(请备注来自于小宇宙播客)
    --------  
    58:44
  • 21 从流水线女工到爱尔兰永居,她在绝境中寻找生路
    晓晓:《100位农村留学生发起人》栖源: 出生在农村,高中毕业后到工厂做流水线女工,后不甘于自己的困境,开始给自己谋求出路。从专升本到国内MBA研究生,再到爱尔兰硕士,最终拿到爱尔兰永居的经历。【本期节目介绍】她曾是被困流水线的「机器人」,38岁毅然赴爱尔兰攻读发展实践硕士。从自考大专到美国公司六年历练,从雅思20天速成到疫情网课高压,她说:「孤独是常态,但每一步都在逃离绝望。」留学期间,她遭遇封城隔离、通宵赶论文,最终顺利毕业;职场中,面对霸凌与签证绑定,她选择「用能力证明价值」。如今,她以光伏工程师身份扎根爱尔兰,却仍困惑:「命运为何将我推向这里?」栖源的经历揭示农村学子的突围路径:主动击破信息差(「我聊了30家中介」),用沉浸式学习攻克语言,而核心永远是「向死而生」的勇气。正如山外山所坚信的:山的那边,是无数可能性的开端。Show notes:Part 1 留学逆袭与人生转折00:02:18 大龄留学的抉择:35岁逃离焦虑环境00:04:19 闪电申请:一个月内拿下offer的留学奇迹00:08:58 紧缺行业+两年永居:爱尔兰的黄金机会00:13:39 DIY申请碾压中介:英语水平才是硬实力Part 2 职场生存与自我突破00:20:36 流水线工人逆袭:Excel技能改变命运00:24:37 农村女性留学生的生存之路:逆境中的光芒00:31:48 职场霸凌翻盘:性骚扰控诉00:33:00 从流水线到硕士:18年逆袭过山车Part 3 生活重构与未来规划00:38:57 长期焦虑的出口:爱尔兰留学重塑人生00:43:48 理想生活蓝图:小笼包、电瓶车与火锅00:52:32 购物疗法:回锅肉缺失后的疯狂补偿01:00:31 50岁退休计划:逃离工作压力的自由宣言微信公众号:山外山-农村留学小红书:山外山(农村留学访谈版)听友群:MYP4479(请备注来自于小宇宙播客)
    --------  
    1:08:24

More Leisure podcasts

About 山外山

我们专注于“100位中国农村留学生访谈”,邀请农村背景的留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故事,为有留学梦想的学生,提供参考与支持,同时也为相同背景下的留学生寻求连接与共鸣,相互支持、共同交流。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山外山, REX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山外山: Podcasts in Family

Social
v7.20.2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12/2025 - 5:22:4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