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Leisure深焦DeepFocus Radio

深焦DeepFocus Radio

深焦Radio
深焦DeepFocus Radio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322
  • 282 科技封建主义的崛起,特朗普与IT精英的共谋
    自特朗普第二次当选以来,美国正在变得越来越陌生,传统的分崩离析正在成为常态。在这种迅速的变化之中,美国的那些科技巨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他们无孔不入,并在重新塑造着美国的政治生态,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创造一种全新的科技封建主义。究竟什么是科技封建主义?为什么这些科技巨头们选择对特朗普投怀送抱?民粹运动的底层逻辑和科技公司的运营模式有什么相同之处?欧洲为什么没有出现这些巨型的科技公司?本期节目,我们将把视角对准美国的这些科技巨头,看看他们对今天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甚至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说,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存在,他们的决策对整个资本主义逻辑的更改。嘉宾: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中美间跨界从事教学与研究。教授文化媒介、电影、西方古典等课程。黄哲成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豆瓣 @hzcneo马斯克为特朗普助选时间轴:00:02:35 美国当下的现实发生哪些新的变化00:06:08 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与历程00:12:33 美国科技公司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00:15:31 为什么说今天美国科技公司是科技封建主义00:23:18 美国的科技公司对于美国政治的影响00:32:40 反建制为什么成为科技公司们的共同选择00:36:07 加密货币如何颠覆过去的权力结构00:47:09 美国的普通人对科技巨头的看法00:51:53 科技公司的公众形象变化00:58:48 同样是资本主义,为什么欧洲没有出现科技巨头奥巴马上任之初,曾宴请硅谷各位大佬共话科技与经济涉及作品:《城市之光》(查理·卓别林,1931)《摩登时代》(查理·卓别林,1936)《社交网络》(大卫·芬奇 ,2010)《乔布斯》(乔舒亚·迈克尔·斯坦,2013)《不要抬头》(亚当·麦凯,2021)《飞行家》(马丁·斯科塞斯,2004)《异形》(雷德利·斯科特,1979)《银翼杀手》(雷德利·斯科特,1982)《不要抬头》(亚当·麦凯,2021)中的科技公司形象本期使用音乐:开场:Bo Diddley —— Pretty Thing中插: Ramin Djawadi —— Runaway结尾: Radiohead ——Lucky制作团队监制:Peter Cat统筹:黄哲成策划:黄哲成剪辑:黄哲成编辑:黄哲成
    --------  
    1:08:44
  • 281 《一战再战》和这位美国电影大师的三十年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导演的新作《一战再战》在10月17日登陆大陆院线。对于内地影迷而言,这是一场长达29年的等待——从《赌城纵横》横空出世到如今,我们终于首次在内地大银幕上,正式迎来这位电影大师的作品。《一战再战》是PTA职业生涯最具商业性的电影,采用VistaVision格式拍摄。本片也成为了自1961年《独眼龙》以来,内地首部以VistaVision拷贝放映的院线片。1.43:1的特殊画幅比在全国仅有的6家IMAX GT影厅才能完整呈现,配以强尼·格林伍德精准契合影片气质的配乐,共同构筑了一场专为大银幕而生的视听盛宴。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故事:曾为极左革命组织"法兰西75"成员的鲍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在组织因伴侣背叛而覆灭后,带着女儿薇拉隐姓埋名,过着潦倒的逃亡生活。十六年后,军官洛克乔(西恩·潘 饰)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平静,为拯救女儿,鲍勃不得不重拾往日技能,踏上一场险象环生的救赎之旅。作为首位完成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大满贯"的美国导演,PTA始终在好莱坞体系内保持着独特的作者性,持续书写美国历史的B面叙事。本期播客借着《一战再战》上映的契机,特别邀请导演仇晟与柯诺作为嘉宾,与听众一同深入PTA的电影世界。从他对圣费尔南多谷的地域书写,到贯穿其作品序列的时代观察,我们共同探寻这位电影作者最独特的艺术价值。《一战再战》剧照本期嘉宾:仇晟《比如父子》《郊区的鸟》导演柯诺电影媒体人豆瓣 @柯诺电车深焦DeepFocus 编辑豆瓣 @电车《一战再战》片场照时间轴:本期播客总时长:2:55:37第一部分:《一战再战》00:03:36 《一战再战》的影厅选择的感受。00:07:22 《一战再战》的基本介绍及片尾致敬。00:09:17 关于品钦《葡萄园》的改编。00:16:22 对于《一战再战》的整体评价。00:28:00 片中对特朗普移民政策的回应。00:33:39 对于影片结尾的讨论。00:34:25 《一战再战》延续PTA作者性的地方。00:42:03 PTA在《一战再战》中的政治态度与此前作品的联系。00:43:54 《一战再战》中关于各演员演技的讨论。00:50:22 《一战再战》是PTA最商业的一部电影,与其他同类型商业导演的区别。00:58:24 格林伍德的配乐对《一战再战》影片的帮助。第二部分:PTA生涯回顾01:01:38 PTA生平介绍。01:03:42 最早是怎么认识到PTA的?01:06:29 PTA职业生涯作品的整体排序。01:10:29 圣费尔南多谷对PTA作品的影响。01:13:37 从《甘草披萨》看怀旧向的圣费尔南多谷。01:17:07 PTA与林克莱特的70年代美国青春片相比的不同。01:21:02 从《不羁夜》看作为色情行业中心的圣费尔南多谷。01:28:02 PTA与肖恩·贝克的色情行业主题电影相比的不同。01:30:32 从《血色将至》看PTA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态度。01:34:39 从《大师》看PTA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态度。01:37:49 《性本恶》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态度,与《不羁夜》《甘草披萨》表达的区别。01:45:06 千禧年前后的《木兰花》与《私恋失调》,PTA心态上的转变。01:56:22 三大电影节最佳导演大满贯,PTA导演技法厉害之处。02:03:30 PTA的长镜头与其他导演相比的不同之处。02:06:03 为什么说《魅影缝匠》是PTA最好的作品?02:12:11 PTA与学院派的关系。02:17:05 PTA的创作过程中受哪些导演的影响?02:25:00 PTA为代表的新兴好莱坞导演们。02:30:03 PTA为什么在《大师》之后就不去三大电影节了?02:35:08 关于PTA电影中表演的讨论。02:42:03 PTA电影中音乐的运用。02:47:51 作为MV导演的PTA。02:52:26 PTA重剪长片删减片段制作而成的短片。《一战再战》剧照素材库:PTA导演作品:《一战再战》(2025)《甘草披萨》(2021)《魅影缝匠》(2017)《Junun》(2015)《性本恶》(2014)《大师》(2012)《血色将至》(2007)《花与血》(2003,短片)《Fiona Apple: Fast as You Can》(1999,MV)《木兰花》(1999)《Fiona Apple: Across the Universe》(1998,MV)《不羁夜》(1997)《赌城纵横》(1996)《香烟与咖啡》(1993)《大炮王迪哥传》(1988)其他提及:《泰坦尼克号》(詹姆斯·卡梅隆,1997)《洛杉矶影话》(汤姆·安德森,2003)《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1941)《我心狂野》(大卫·林奇,1990)《银色·性·男女》(罗伯特·奥特曼,1993)《小奥德萨》(詹姆斯·格雷,1994)《世界末日》(詹姆斯·格雷,2022)《好家伙》(马丁·斯科塞斯,1990)《汉尼拔》(雷德利·斯科特,2001)《铁面无私》(布莱恩·德·帕尔玛,1987)《愤怒的公牛》(马丁·斯科塞斯,1980)《全金属外壳》(斯坦利·库布里克,1987)《漫长的告别》(罗伯特·奥特曼,1973)《原钻》(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2019)《夜以继日》(滨口龙介,2018)《卡波特》(贝内特·米勒,2005)《小丑》(托德·菲利普斯,2019)《老无所依》(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2007)《米奇17》(奉俊昊,2025)《小宽宽》(吕克·贝松,2025)《一战再战》剧照本期使用音乐开场:Jonny Greenwood - One Battle AfterAnother中插:Jonny Greenwood - Trust Device结尾:Jonny Greenwood - Guitar for Willa制作团队监制:Peter Cat统筹:电车策划:电车剪辑:电车编辑:电车
    --------  
    2:55:37
  • 280 《接近终点》:很爱或者很讨厌,但必须要看!
    这部影片以其强烈的感官冲击,不可预测的叙事结构与充满神秘主义的影像语言,成为今年最具争议、最受瞩目的影片之一。这就是西班牙导演奥利维尔·拉克谢新作《接近终点(Sirât)》。本片在今年戛纳电影节首映,一举摘下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在首映后迅速引爆两极评价,有人称其为“年度最炸裂之作”,也有人直言被其“冒犯”。随着影片上线流媒体,并在釜山电影节和平遥电影展都进行了线下展映,正在持续引发观众的激烈讨论。本期播客,Peter Cat回归主持,与嘉宾btr一起围绕《接近终点》展开了深入对谈。我们将从片名“Sirât”的意涵出发,探讨其作为“连接地狱与天堂之桥”的象征意义,反思中文译名“接近终点”是否遮蔽了影片更丰富的隐喻。我们也进一步剖析影片中Rave文化背后的后嬉皮精神,以及导演拉克谢作品中一贯的作者性——从《含羞草》到《大火将至》再到本片,他如何持续构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像叙事。此外,本期播客也将深入电影中彻底颠覆叙事期待的转折,以及结尾设置所带来的冲击。《接近终点》剧照本期嘉宾: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艺术评论人。出版有《上海胶囊》等。Peter Cat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豆瓣@Peter Cat奥利维尔·拉克谢时间轴本期播客总时长:64:4402:15 《接近终点》的基本介绍。05:04 本片的大银幕观影体验,以及观影环境推荐。08:28 奥利维尔·拉克谢的背景介绍。13:26 片名”Sirât”的含义和象征意义。17:34 Rave文化对影片的深刻影响。19:26 影片的作曲家康定雷名字背后的趣闻。21:17 拉克谢电影与赫尔佐格电影的连接。25:12 影片独特叙事手法的分析。32:54 影片结尾的多维解读以及意义不明的魅力。40:38 《接近终点》是对存在主义/虚无主义的驱逐。49:50 拉克谢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像叙事。54:13 恐怖主义把战争的状态散落到了世界的所有角落。58:54 近年来西班牙导演的突破。《大火降至》剧照素材库书籍:《裸体午餐》(威廉·巴勒斯)奥利维尔·拉克谢导演电影:《接近终点(Sirât‎)》(2025)《大火将至》(2019)《含羞草》(2016)《你们都是队长》(2010)其他提及电影:《唯爱永生》(吉姆·贾木许,2013)《双车道柏油路》(蒙特·赫尔曼,1971)《逍遥骑士》(丹尼斯·霍珀,1969)《陆上行舟》(沃纳·赫尔佐格1982)《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沃纳·赫尔佐格,1972)《创世纪》(沃纳·赫尔佐格,1971)《爱丽儿》(路易斯·帕提诺,2025)《岛屿上的煎熬》(阿尔伯特·塞拉,2022)本期使用音乐开场:KangdingRay – Oise中插:LeonardCohen - Suzanne结尾:KangdingRay - Soul Surfing制作团队监制:Peter Cat统筹:Peter Cat策划:Peter Cat剪辑:电车编辑:电车
    --------  
    1:05:50
  • 279 英伦入侵,看披头士如何六周征服美国 | 摇滚迷幻纪事03
    欢迎回到深焦播客的系列节目《摇滚迷幻纪事》,在这里我们讲述关于摇滚乐历史和文化。在上一期节目,我们是讲了摇滚乐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就是迪伦插电。在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当时还是民谣诗人的鲍勃•迪伦忽然用上了电吉他,转变成了摇滚歌手。迪伦插电绝对是60摇滚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今天这一期节目我们要来讲的是同一时代另一个非常重要,同样在摇滚乐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就是英伦入侵。英伦入侵是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披头士乐队为代表的英国摇滚乐队大规模登陆美国并引发文化浪潮的事件。在短短六周的时间之内,披头士风靡美国。他们的音乐,他们的形象,对原本沉闷的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美国音乐人如梦初醒,走上改革的道路。披头士是如何在英国发家的?美国的民众为何对他们如此狂热?唱片工业的发展在英伦入侵事件之中起到了什么样关键的作用?《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为何是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专辑。本期节目我们回顾英伦入侵,看看披头士如何在六周之内征服美国。摇滚迷幻纪事系列01 肮脏的90年代,改变摇滚史的科特·柯本02 鲍勃·迪伦,以音乐革命世界的那一刻嘉宾:林晓筱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豆瓣 @无人售票黄哲成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豆瓣 @hzcneo《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唱片封面时间轴:00:01:58 披头士四人形象与音乐风格的变化00:05:03 如何英伦入侵00:10:08 1960年代美国整体的政治生活氛围00:13:27 英伦入侵之前的美国音乐现状00:18:12 唱片工业对根源摇滚的伤害00:21:38 披头士在英国的发家史00:30:11 披头士音乐中的英伦风格00:32:49 英伦入侵,披头士如何在六周之内征服美国00:36:44 国内唱片给披头士制定的宣传策略00:39:08 半导体收音机的普及对摇滚乐流行起到的推动作用00:41:30 保守人士的反对反向促进了披头士的走红00:47:02 概念专辑与《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00:55:06 《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的革新之处01:00:40 披头士之后的英国乐队如何进军美国01:08:42 美国本土乐队如何同披头士展开竞争01:18:54 披头士与鲍勃·迪伦之间的相互影响01:22:46 英伦入侵事件的后续影响本期使用音乐:开场:The Beatles —— ComeTogether中插:The Beatles —— I wannahold your handElvis Presley —— Mean WomanBluesThe Beatles —— Love Me DoThe Beatles —— NorwegianWoodThe Beatles —— Lucy InThe Sky With DiamondsThe Beatles —— GoodMorning Good MorningThe Beatles ——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The Beatles ——With A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The Kinks —— Two SistersThe Who —— My GenerationThe Who —— A Quick One, While He'sAwayThe Beach Boys —— Wouldn't It BeNiceThe Beatles —— Blackbird结尾:The Beatles —— In My Life“英伦入侵”的狂热现场制作团队监制:Peter Cat统筹:黄哲成策划:黄哲成剪辑:黄哲成编辑:黄哲成
    --------  
    1:31:55
  • 今村昌平,删减不掉的情欲 | 温故知新
    今天是今村昌平诞辰99周年,我们通过一期录制于2022年的播客,重新回顾这位日本电影大师的电影。今村昌平生于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被黑泽明的早期电影深深打动,他想成为黑泽明的学生,但没有成功,却成为了小津安二郎的学生。今村昌平与小津学导演并受到小津美学观的深刻影响,但今村昌平的电影哲学却与小津安二郎截然不同。成名后,今村昌平的作品主要表现人的贪婪和从中产生的暴力,其影片擅于描写性爱,女主角无论是大牌小牌,大多数要裸露上演。今村昌平两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分别为1983年的《楢山节考》和1997年的《鳗鱼》,他也是亚洲唯一进入“双金棕榈”俱乐部的导演,这一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今村昌平本期嘉宾:海带岛 译者,影展策划,出版编辑。日文译作有《邂逅》《氛围驾驶员》《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等。宋远程 特约主持,自由撰稿人《楢山节考》剧照本期内容:今村昌平如何成为小津安二郎的副导演?今村昌平为什么喜欢拍情色和底层人?纪录片创作对今村昌平有这样的影响?民俗学和人类学对今村昌平意味着什么?今村昌平和弟子原一男有怎样的关系?……《复仇在我》剧照素材库:今村昌平导演电影:《被偷盗的情欲》(1958)《猪与军舰》(1961)《日本昆虫记》(1963)《赤色杀机》(1964)《人类学入门》(1966)《人间蒸发》(1967)《诸神的欲望》(1968)《复仇在我》(1979)《楢山节考》(1983)《黑雨》(1989)《鳗鱼》(1997)《肝脏大夫》(1998)《赤桥下的暖流》(2001)《911事件簿》(2002)
    --------  
    1:45:36

More Leisure podcasts

About 深焦DeepFocus Radio

一本华语视听文化志,一本当代青年的新精神手册。我们聚焦世界文艺圈的潮起潮落,也关注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我们邀请来自不同文化的作者和嘉宾,分享专业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内容关涉但不限于电影、文学、音乐、动漫、戏剧等形式。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深焦DeepFocus Radio, 天真不天真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1/2025 - 7:30:3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