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Arts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899
  • 四中全會結束,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梅爾茲接大棒,德國經濟蓄勢待發?|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59
    過去一個禮拜全球目光聚焦的是韓國APEC會議上的習川會,還好,行禮如儀,順利握了手,雖說沒有什麼具體進程,起碼雙方避免了關係繼續惡化,暫時休兵大家都可以喘口前。不過,隨著2025年的接近尾聲,大家最關心的仍然是全球經濟下一步變化? 今天,我們將聚焦剛剛結束四中全會的中國和改朝換代將近五個月的德國,現在和未來的經濟可能變化? 一, 10月23日,中共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四中全會)落幕,在中美角力日趨激烈之際,中共在會後發布的公報中簡述了中國下一個5年的發展規劃,誓言建立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加速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以提升競爭力。 不過,10月31日,中國政府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製造業活動持續低迷,連續第七個月萎縮,創下了過去九年來最長下滑紀錄,顯示第四季度經濟前景依然黯淡。此外,除了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內需疲軟同樣拖累製造業前景。人民銀行第三季度家庭調查顯示,居民消費意願下降,對就業前景也日趨悲觀。 事實上,過去動輒8-10%的成長率看早就不可能再現。中國明顯過了高成長的階段,從房市低迷依舊到民間消費不振,加上國際大環境仍惡劣以及美國的關稅戰、科技戰持續對中國經濟的壓力,我們應該怎麼從十五五規劃一窺中國經濟接下來的變化? 二, 10月30日,德國聯邦統計局發佈公報說,德國經濟在第三季度表現低迷。固定資本投資有所增長,但外貿出口進一步下滑拖累整體經濟表現。 事實上,長期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如今正深陷自二戰以來罕見的經濟低迷期。在經歷2023年和2024年的連續萎縮後,德國經濟在2025年恐將再度萎縮,面臨罕見的“三連降”局面。 德國工商總會發佈的2025年初夏經濟景氣報告顯示,2025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0.3%。根據德國工商總會對各地區不同行業23000多家企業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未顯示樂觀跡象,德國經濟尚未復甦。 面對這麼嚴峻的挑戰,梅爾茲政府今年5月上台後確實想將重振經濟作為核心議程,試圖通過削減政府開支、去官僚化、提振投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扭轉經濟頹勢,但好像效果不如人意。我們要怎麼解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1:32
  • 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快樂又是什麼? 《九十自述》| 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7
    這集《天下文化 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分享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的最後遺作《九十自述》。這本書收錄了他一生的體悟與反思,尤其是對長壽、知足、成功與幸福的深刻理解。郝哥以溫暖的語氣帶領聽眾,從書中提煉出五個關於人生的重要問題,並透過韓第的故事與思索,幫助大家重新審視「活得好」的意義。 郝哥說,這些文章的價值在於啟發人思考人生的意義,因此他將書中思想整理成五個我們都會面對的核心問題:什麼是成功?什麼才重要?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什麼事不必太在意?快樂又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成功?韓第在書中講到一次與孫輩共進晚餐的故事。當他問起孫子孫女對成功的定義時,孩子們回答說成功就是「有錢、有房、有車」,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這是典型的世俗觀點。然而韓第沒有立刻評論,而是帶他們去看他已故妻子的墓。當他們發現墓上原本栽種的雪花蓮竟長在其他人的墳上時,韓第領悟到這正象徵他妻子的性格──熱情、慷慨、願意分享。妻子生前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人生最重要的是為友誼的花園澆水施肥。」她的一生圍繞著愛與關係。 韓第深情地說,自己是妻子的「首席雪花蓮」,是她一生最好的朋友。這樣被愛包圍、能與人真誠連結的生命,對他而言就是最成功的。成功不是財富與名聲,而是「被愛擁抱的人生」。 第二個問題: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韓第以一則聽BBC新聞的故事說明這點。當時義大利政府在半個月內倒台三次,主持人問一位義大利人這是否是大事,對方回答:「是大事,但不重要。」 韓第從中悟出,所謂「大事」與「重要的事」不一定相同。對義大利人來說,人生的重心可以用三個F概括:Family(家庭)、Friend(朋友)、Food(食物)。家庭給予歸屬,朋友帶來快樂,食物象徵生活的溫度。韓第提醒我們,「大事未必要立刻做,但重要的事一刻也不能延遲」。 懂得分辨什麼真正重要,才能活得有重心、有節奏。 第三個問題:工作與生活要如何平衡?韓第引用以賽亞·伯林提出的兩種自由:消極的自由與積極的自由。前者是不受外力干涉的自由,後者是能主宰自己生活的自由。 韓第回憶年輕時在大型石油公司擔任經理,收入豐厚、生活無虞,卻覺得被困在體制裡,那是「消極的自由」。後來他辭去高薪工作,開始專心寫作與演講,雖然少了穩定的金錢來源,卻獲得了「積極的自由」,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他的妻子在那一刻對他說:「你終於得到了真正的自由。」郝哥延伸說,這兩種自由並非對立,若能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讓工作與生活融合,就不必刻意追求「平衡」。當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能讓人實現價值與快樂時,人生自然和諧。 第四個問題:有哪些事情其實不必太在意?韓第分享了一段有趣的插曲。一次他去參加簽書會,作者在介紹他時說:「這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人。」他聽了很高興,還請對方在書上寫下這句話。後來他去找妻子,聽見別人對她說:「您是我見過最好的人。」那一刻他心裡泛起一絲嫉妒,原來「聰明」不如「好」更令人嚮往。妻子笑著對他說:「你要努力啊,你離『好』還差得遠呢。」 這件小事讓韓第省思:我們常在意別人是否認為我們聰明、有錢、有成就,但到了生命盡頭,人們真正懷念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善良、溫柔與可靠。 他給自己定下兩個人生目標,要成為「友善與和善的人」以及「值得信賴的人」。聰明與能力固然重要,但若無法帶給他人溫暖與信任,終究毫無意義。 第五個問題:什麼是快樂?韓第說,快樂的基礎有三個:「有所追求、有所期盼、有所深愛」。有所追求代表你有想完成的目標,這是工作的真正意義;工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實現價值、影響他人。 他說,當你擁有這三樣,其他的一切都「沒關係」。懂得放下不可避免的事、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就是成熟的幸福。 《九十自述》讓人看見韓第一生對「關係」的重視。他認為幸福人生的關鍵在於三種關係的經營: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懂得去愛人、去連結、去理解世界,也懂得與自己和解,讓自由與平衡共存。當這三種關係都處得好,人生中那些小事、煩事就「沒關係」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20:21
  • 全球經濟跌宕起伏,韌性或運氣?/ 摩根大通表態效忠,聰明或賭博?|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58
    過去一個禮拜的跌宕起伏,其實呢,可以作為2025年過去十個月的一個縮影,從關稅報價單的措手不及,到各個國家雞飛狗跳、川普變來變去,美國經濟不受影響到股票市場繼續騰飛,一直到現在的美中對峙。全球經濟越來越讓人看不懂霧煞煞?企業決策者更是首當其衝不知所終?終於,華爾街表態了,是福是禍?怎麼解讀? 一, 上個週末,川普啟程前往亞洲,預計將訪問馬來西亞、日本,並可能在韓國進行「川習會」。按照美聯社報導,此行成敗攸關全球經濟的未來,關鍵就在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預期的會晤時,能否緩解雙邊貿易緊張。 事實上,早在十月中旬,國際貨幣基金(IMF)就發布了最新「世界經濟展望」,顯示由於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供應鏈擾動繼續拖累全球產出,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仍將放緩。WTO甚至在發布的最新《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報告中提及,雖然上調 2025 年全球貿易成長預測至 2.4%,但也公開警告 2026 年成長動能恐顯著放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這個月初在美國華盛頓米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發表演講時指出,雖然全球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但仍未達到理想水準。她警告稱,全球經濟的韌性尚未經受全面考驗,而多重不確定因素顯示「真正的考驗可能即將來臨」。我們應該怎麼解讀? 二, 10月13日,美國金融巨頭摩根大通 宣布,未來 10 年將投入或協助籌資高達 1.5 兆美元,用於支援與美國經濟安全和戰略韌性相關的產業,涵蓋國防、能源科技、先進製造與關鍵材料供應鏈等領域。 事實上,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之際,華爾街巨頭摩根大通與高盛在悄悄“轉型”對華策略。分析指出,這反映美資銀行在面對政治風險與市場潛力的拉鋸中,不得不調整佈局以應對不確定局勢,但“真正的風險來自政治突變與監管接管”。 其實吧,華爾街對未來全球經濟的佈局正在發生質變,隨著美國大企業對中國高科技研發的利用逐漸撤除,意味美中經濟的相互依存發生逆轉:「推手」離場,只剩下以中國內銷為主要經營目的之外企繼續在中國維持下去,現在的金融機構很難像全球化時代一樣獨善其身,或是完全不理會政治局勢的發展,摩根大通不過是第一個表態罷了,但我們應該怎麼解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4:43
  • 學會靜心,才能學會領導自己!總裁教練賴佩霞教你如何在混亂中找到秩序,讓思考更清晰,決策更穩定|【領導影響力學院✕對話領導力】EP19
    靜心是一種重新與自己連線的方式。在喧囂與壓力之中,唯有讓心安定下來,才能看見真正重要的事。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領導者最需要的能力不再是「更快」,而是「更靜」。本集邀請知名身心靈作家賴佩霞,以多年經驗分享靜心,並帶來新書《靜心的力量》,幫助我們看見情緒背後的真實需求,重新找回清明與力量。 她告訴我們,當我們學會與內在對話,不再被情緒牽著走,就能以更穩定、更溫柔的心,面對每項挑戰。 本集亮點: 1. 靜心是覺察的開始:學會停下腳步,看見情緒、理解念頭,才能真正轉念。 2. 內在安定是領導力的根本:懂得靜心、領導自己,才能讓決策更穩定、有溫度。 3. 讓焦慮歸零的實踐方法:透過每日靜心的練習,教你在忙碌中找回力量。 主持人:遠見領導影響力學院執行長 梁曉華 來賓:總裁教練 賴佩霞 關注《領導影響力學院》更多的社群 領導響力學院:https://leaderimpact.cwgv.com.tw/ 官方LINE:https://page.line.me/261gabt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2:30
  • 如何透過覺察與安頓內在,重新獲得平靜與力量《靜心的力量》下 | 天下文化Podcast
    本集節目由 天下文化Podcast與郝聲音 共同製作。由主持人郝旭烈(郝哥)與賴佩霞老師對談,她的新書《靜心的力量》 延續上一集的對談,郝哥談到現代人從小被教育要拼搏、要成功、要比較,這樣的成長環境雖然培養了成就,但也在心裡埋下焦慮與壓力。他以自身經驗分享,曾因身體病倒而被迫放下高壓的工作,才真正開始接觸「養心」與「靜心」的重要性。這讓他體會到:「心不定,身就會亂」,而靜心並非容易的事,特別是在資訊爆炸、大家都「忙得理所當然」的時代,想要「不忙」反而會感到愧疚。 佩霞老師回應「靜心很難」這個觀念。她指出,當我們覺得一件事情難,它就真的會變難;那是一種思維的框架。因此第一步是「解除標籤」,不再給靜心貼上「困難」的定義。她強調靜心其實非常容易,只需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 她舉例北歐企業的制度:每天固定時間,全公司會停止一切運作,安靜五分鐘。這樣的短暫靜止,反而提升了效率與健康,甚至減少請假。她建議我們也可以為自己設定小段時間,讓頭腦放鬆、呼吸回到身體裡。 佩霞老師提醒我們靜心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能誠實而溫柔地面對自己。「問問自己怎麼了?需要什麼幫助?不要再罵自己,也不要批判別人。」這才是真正的愛與修行。 郝哥引用薩古魯的話:「一年給自己兩個禮拜什麼都不做,作為對自己的禮物。」佩霞老師補充說,其實每天都能給自己一點「靜的時間」。 她回憶《轉念的力量》裡的一句提醒:當煩惱來時,先分辨那是老天的事、別人的事還是自己的事。如果是自己的事,就好好照顧自己。她也笑說,自己現在退了很多群組、少上無謂的課,只為讓心靜下來,把時間還給自己。 節目的尾聲,佩霞老師再次強調:「靜心不是逃避,而是回家。」當我們能讓心安定下來,身體、情緒、關係乃至生命的方向都會自然變好。 邀請每個人回到自己內在最柔軟的地方,用愛與覺知,重新與生命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28:52

More Arts podcasts

About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Fashion Neurosis with Bella Freud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4/2025 - 8:11:5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