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Religion & Spirituality奇想驿 by 产品沉思录

奇想驿 by 产品沉思录

少楠
奇想驿 by 产品沉思录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41
  • 对谈暂停实验室郭婷婷:聊聊写东西的科学打开方式
    这一期对谈,从生娃前约到了娃快一岁,真是拖了好久好久。邀请来的嘉宾,是暂停实验室的创始人郭婷婷。知道暂停实验室,是因为不少 flomo 用户推荐。后来也才知道,在暂停实验室,书写也是重要的工具之一,创始人郭婷婷,也是「爱写字的人」。后来聊了许多,才发现两个人性格迥异,但最终却又殊途同归。因为书写,能帮助自己优化思维方式,减少情绪困扰,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标。所以在这期播客中,我们主要聊了聊书写的价值是什么,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爱书写,以及为什么书写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人们非常需要和不可替代的。当然,中间还有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好奇心:如何对这种线上服务进行量化,确保服务质量呢?本期主播&嘉宾: 郭婷婷:暂停实验室创始人,21 年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 & 从业经验,临床和心理咨询硕士 少楠:flomo 联合创始人Timeline: 00:17 没想到我们的用户重合这么多!老被互相 cue 的我们,终于一起聊天啦! 02:11:一个几乎不用笔记工具的人 VS 一个笔记工具爱好者 04:23 我们分别会记录些什么? 09:19 为什么记录情绪很难? 19:07 书写是一种思维训练 26:31 少楠:绕了很大圈子才找到的心理学书写方法 27:38 来自产品人的好奇:暂停实验室怎么衡量产品是否有效呢 41:30 婷婷:书写可以帮你做成想做的事,改掉想改的习惯,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48:52 少楠:我把跨越时间周期的好几年的笔记导入 AI ,发现了令人兴奋的洞察 58:12 福利时间!🎁 婷婷带给《奇想驿》的听友福利:给 flomo 付费用户(同时也是暂停老用户): 如何参与?活动时间内(自播客发布日起,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在本期播客评论区,聊聊你在暂停实验室的练习体验和改变、使用 flomo 的感受。👉 送暂停福利豆 100(可用于复训及购买新的练习计划) 如何兑奖?微信找你的暂停实验室「各色小助手」,发送:1.你的走心评论截图 + 2.小宇宙个人主页截图 + 3.flomo 付费会员绑定账号截图(flomo 左上角 - 设置 -账号与密码 页面),即可领取【暂停福利豆 100】(可用于复训及购买新的练习计划) 给其他听到这期播客的 flomo 老用户(暂不是暂停用户的朋友):如果听完已经种草想来暂停实验室试试,那也送个优惠!搜索关注微信服务号「暂停实验室」,回复暗号「少楠」就可以领优惠报名,长期有效!音乐 片头:Glimpse by Vraell 片尾:Sæglópur by Sigur Rós感谢暂停实验室制作团队对音频进行录制、剪辑。*老用户定义:暂停实验室老用户,指:在暂停参与过至少一期训练营的朋友;flomo 老用户,指:flomo 付费用户(不限制年费会员期限)
    --------  
    1:02:22
  • 【串台 · AI炼金术】和 Mars 聊聊:像设计产品一样,设计 Prompt
    和 Mars 的深夜聊天,关于 AI 在产品的应用,以及自己如何使用。感谢「AI 炼金术」团队的剪辑和整理~~嘉宾|少楠,flomo、小报童联合创始人,「产品沉思录」主理人主持人|任鑫Mars,云九资本合伙人,「AI炼金术」主理人「 关键结论 」 AI拉平赛道: 若笔记软件都能接入AI语义搜索,差异性会“消失”,被拉到同一“起跑线”。 私有知识增值: 往后公共知识越不缺,“不值钱”,私有知识(个人笔记、思考等)对个人来说将会更「值钱」。 行为数据赋能: AI如果知道用户内容和行为,未来模型和应用的“实用性”将远超纯文本。 “套壳”模式: 国内AI工具常免费,若仅“套壳”而无独特价值,公司利润会被“吃掉”甚至“挂掉”。「 关键认知 」 品牌感深层构建: 产品若要更有“品牌感”,不能只盯功能,背后应有理念指导和更“本质的目的”。 Prompt即产品: Prompt是“很大的工程”,本身即“产品设计”;是理解用户画像、满足其需求的“古典”产品设计过程。 设定目标“上限”: 很多人做事无目标“心猿意马”,注意力被带走;为自己设定“上限”挺好。 技术溯源认知: 不知道某技术(如向量化)的“起源”与背景,就“用不好它”,也不知其对行业的影响。「 行动指南 」少楠的 AI 用法 情绪疗愈: 用AI梳理每日情绪波动,进行心理学层面的“自我治疗”。 产品“陪练”: 与AI探讨产品需求、解决方案、技术可行性,甚至让AI扮演批判者。 “人类最大公约数”: 将AI作为文章的“第一读者”,检验表达效果。 用AI分析“我是谁”: 将2006年至今的所有个人文字作品投喂给AI,洞察性格变迁与内心困惑。🗺️ 收听地图01:01 flomo与AI的初遇: AI早已悄然融入flomo,但为何选择“藏”得比较深?用户价值与成本是首要考量。02:32 AI热潮中的冷静判断: 面对“万物皆可AI”的喧嚣,如何判断用户是真需求还是凑热闹?04:55 AI拉平起跑线?笔记软件的差异化何在: 当所有笔记都能接入大模型,语义搜索成为标配,产品的独特性如何体现?06:40 Prompt即产品,UI即界面: Notion AI的启示——精心设计的Prompt和交互界面,本身就是产品核心价值。07:51 AI时代的“古典”产品设计: flomo的“相关笔记洞察”功能是如何诞生的?10:24 如何验证AI功能的价值? 推出“领航员会员”,快速上线,收集真实用户反馈,亲自深度使用。11:23 为何从“相关笔记”切入AI洞察? 全局知识库AI洞察的难点与“相关笔记”作为上下文的优势。13:00 flomo的产品战略配称: 从卡片笔记到记录真实思考,再到AI洞察,每一步都为构建更深的护城河。15:19 私有知识的价值凸显: 当公共知识唾手可得,如何利用AI挖掘个人笔记的深层价值?16:30 超越文本:用户行为数据如何赋能AI: 你修改笔记的时长、回顾频率、删除动作...这些都能让AI更懂你。19:16 flomo做AI“套壳”的商业考量: 为何在国内市场,简单的AI套壳模式难以走通?20:34 每一分钱都重要的创业心态: 为何在与其他创业者交流时,更频繁地提及“钱”的问题。22:53 新产品的机会在哪里? 即使在成熟市场,只要关注用户真实需求,依然有好产品的空间。24:20 创业的平常心:为自己设定“上限”: 面对纷繁的机会,如何保持专注,不被稀释?设定合理预期,享受过程。28:06 内容是产品的“菜谱”与“向往”: 好的内容不仅教用户如何使用产品,更能激发用户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32:02 品牌感从何而来? 超越功能性,传递产品背后的理念与更本质的目标。flomo的核心是“卡片笔记”与“认识自己”。34:46 AI时代,我们还需要记笔记吗? 人类感官的强大、思维的跳跃性以及个体经验的独特性,是AI难以替代的。36:25 跨界连接的火花:游戏设计给产品带来的启示 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能带来AI无法提供的创新思路。40:14 AI带来的创业机会:新技术如何大幅降低旧需求的成本? 语音转文字、相关笔记等案例的启示。43:00 产品之路:在诱惑与试错中“猥琐发育” 爆红只是偶然,找到能让自己“吃饱”的根据地,慢慢积累更务实。44:01 flomo的未来想象:描绘用户的思维方式 当笔记不仅仅是记录,更能反映思考模式时,产品的价值将远超工具。45:41 少楠的高密度信息输入与处理心法: “沉思录”复更!揭秘其如何挖掘有价值的人物和信息源。48:53 为何要了解技术的“历史”? 追溯向量化等技术的演进,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并创新应用。51:55 向量化带来的思维变革:高维知识的二维可视化: 想象一下,你的知识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徐徐展开。53:33 AI辅助内容创作:效率未升,质量提升 用AI进行观点碰撞、结构优化和初步生成,但核心案例仍需亲自操刀。01:00:18 海量个人数据投喂AI的“质变”时刻: 当上下文足够长,AI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深刻洞察。01:02:43 AI的“记忆”之谜:长而深的对话 vs 广而浅的认知 不同AI模型在上下文理解和记忆方式上的差异与取舍。01:07:40 AI懂你的瞬间: 哪怕总结不够完美,只要AI能call back到那些微小而具体的细节,就能产生“被理解”的奇妙感觉。🎵 音乐片头:张筱迪 - 奔跑片尾:Haruka Nakamura/Shing02 - Luv (sic) pt2 Acoustica🛵 创作者们制作人:严格剪辑:十六颗糖
    --------  
    1:11:00
  • 在 flomo 5 周年时,聊聊那些真实的思考痕迹
    转眼间 flomo 已经 5 岁了。世界有了巨大的变化,flomo 也有诸多变化。但还有许多不变的东西。比如始终坚持「一个笔记的长期主义」。依旧没有外部融资,团队始终坚持独立运营等。这期播客并不是忆往昔峥嵘岁月,而是在 5 周年直播时的录音剪辑,最核心的是谈谈在 AI 时代,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在一个随时可以得到答案的AI时代,用自己的话记录,还有意义吗?经历过漫长的思考和焦虑,我终于想明白,其实不但有意义,而且更有意义。因为那些,跳跃、残缺、磕绊、真实的思考痕迹,才代表了真实的自己。用自己的话,记录真实的思考痕迹。哦对了,结尾处,有一个小小的彩蛋 🥚🗺️ 收听地图00:37 flomo 那些不变的承诺:依旧没有外部融资,七年之约依旧有效02:23 AI 时代的挑战与思考:用自己的话,记录真实的思考痕迹03:56 记录的本质价值:记录,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和行动17:28 AI 的两条道路:替代思考 vs 促进思考🎵 音乐片头:Avery Bright,Rore - Arrival片尾:Envy - Rhythm🛵 创作者们制作人:严格剪辑:十六颗糖
    --------  
    27:07
  • 生命中的压舱石
    👋 Hi,迟更了一年的播客,下面是当时写的草稿。回头看看生命中的压舱石,多了一块,也少了一块。多的是,刘小野来到了地球;少的是,见人嚎回到了喵星。这个话题源自于去年读的一本小说,蔡崇达的《命运》。书中让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阿太生命中的那些压舱石;所谓压舱石,其实就是和某些人或某些事,建立深厚且长期的关系。这些关系拉着自己在困难的时候不至于翻了船,也让自己始终有前进的方向。其实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觉,初到一个城市,生命像浮萍一样。是什么让我们能感到安心呢?是你知道这个城市里面有你关心的人,有关心你的人。有你相见的人,有离不开你的人。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也知道什么事自己不喜欢。你知道每一个角落的秘密,你能给异乡人指路。此处安心是吾乡。这一切,都是关系。我们和这个陌生的世界建立了关系,而这些关系,就成为了我们生命的压舱石。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是财富,而是变成了负担。因为在 35 岁左右,感觉周围和自己有关系的,无论是人还是事,开始稳固,老化,颓败。一切都趋于稳定,但也让自己陷入很深的恐惧,因为这些不变的关系就像是秤砣一样压着自己喘不过来气,仿佛像一列加速驶向死亡的列车,而车窗都被焊死。为何会变的负担呢?其实是对于这些拥有的东西足够熟悉,继而忽略,缺少持续的投入。看着曾经的压舱石不满青苔、腐烂。人们往往会做出许多离谱的事情,比如试图和过去的一切割席,让自己焕然一新,但被囚禁在瓮中无法脱身,郁郁寡欢;又或者是盲目投身于建立新关系……其实这么做,短期内会让人感觉很好,就像突然清仓了股票获得了一笔现金,然后去看各种可能性,听到各种美好的故事,自然让会让人觉得精神矍铄;但却忽略了,当你投入之后,一切就又会进入上一个轮回。并且最可怕的是,关系只能通过时间来投资,没有其他的捷径;而时间又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既不能存储,也不能赊账。生命行至半途,手中的弹药已然不多,再试图和过去割席重建,虽说不是没有胜率,但是大概率会让结果惨淡。再回头看看,那些生命中已然存在许久的关系,真的那么不堪么?还是有许多细微的变化,自己没有注意到呢?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修复,并保持,也就足够了。比如慢慢耕耘 flomo;比如从写下第一行字;好事不会突然发生,坏事却总是一夜之间到来。只不过许多的认知和这个事实相反。这些具体而深厚的关系拉着自己,扎根在粗糙的大地之上,做着具体的事情。而在不断行动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填满了生命的意义 —— 用一辈子的时间,和什么事情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其实正是这些深厚的关系,拉着自己没有变的轻浮,比如无论何时,都知道有个家能回,有几只猫子在等;又比如每天睁开眼就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能让被服务的人体验更好一些。如果余生只有这么多时间,那么,你愿意把它们用在哪里?和什么样的人或事情建立关系,让他们成为你生命中的压舱石?你又想驶向何方,做些什么事情,让其他漂泊的人啊,能因此不再惧怕风浪。🎵 音乐: Moonlight Drawing by MONO Rainy Dance by Haruka Nakamura 🎭 关于我: 和老搭档一起做一款笔记工具「flomo」 和一个付费专栏工具「小报童」。 在写一份邮件通讯「产品沉思录」,也写过一本书《笔记的方法》。 常居杭州,喜爱在山林中行走。 ……
    --------  
    24:43
  • 【串台】和姜 Dora 聊聊:创业复盘,在具体的事中找到意义
    这是去年 11 月和 @姜Dora 在杭州办公室录制的一期节目,当时窗外的银杏还是黄色的,而发布这期节目的时候,已经又重新长满了绿色。这期内容主要是和 Dora 聊了聊之前创业的一些思考,部分事情因为过于久远可能有误差,如有不妥,责任都在我。感谢 Dora 团队的拍摄、剪辑,尤其是后期部分,非常贴心的还做了许多静态插入画面,再次表示感谢。——虽然不知道下一期会什么时候发布,但是有一点会很确定,希望这个播客的内容过了几年,甚至十年以上来听,还是会有价值。愿你早日成为「自己喜欢」的大人,而不是成为一个很成功的大人,我的朋友。嘉宾&主播 Dora:210w粉的职场博主「姜Dora在此」,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视频专栏《姜Dora的100场职业访谈》进行中 少楠:介绍略收听路标00:13创业复盘:在拍硅谷创业电影01:10互联网的黄金时代02:05食色创业反思:尊重市场05:22反思:成为拼合怪07:08时代过去了,但不再去追风口11:00能刻在墓志铭上的事业12:15我们本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不过投入选择很漫长小14:51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事?17:25不要模仿别人的欲望20:36压舱石=关系22:23农夫哲学1:尊重自然节律25:25农夫哲学2:允许自己休息,就像土地需要休耕28:10区分知识和信息:知识=能改变行为的东西29:41知识管理必要性:应对概念海啸31:22知识管理的价值和好处:形成知识资产带来价值31:57脑袋老化:知识资产的停滞36:08知识管理在对抗不作为36:11 Dora的知识管理心得:通过记录成为面试高手38:29知识管理就像对菜品预处理42:30 Dora后记Dora后记去杭州找少楠之前我一直在看他和Light的新书《笔记的方法》我在日记本上抄下来一段书里的话:很多人认识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以符合外界期望,但这样的思思考方式会让我们充满焦虑和挫败感,在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中不断转圈。认识自己的真正目的是理解自己,而不是改变自己,这意味着觉察与接纳。在觉察与接纳的过程中,有意义的变化会自然发生这样的变化会更为持久,因为它源自内部动机,而非外部期望望。所以我总是说:愿你早日成为「自己喜欢」的大人而不是成为一个很成功的大人成功的模版太过相似,道路也很拥挤可你只活一次,愿你成为自己
    --------  
    43:16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podcasts

About 奇想驿 by 产品沉思录

奇想驿(Mindhub),来自产品沉思录的播客节目,主理人有 Shaonan Fonter Mengna。 主要有两个栏目: - Give me 🖐🏻,讲述沉思录中有趣的读者 - Shaonan 的瞎逼逼,主要是产品 + 哲学 在驿站里听听有趣的奇想,结识一些有趣的人,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关于产品沉思录:https://index.pmthinking.com 日常还在做:https://flomoapp.com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奇想驿 by 产品沉思录, Tara Brach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0.2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13/2025 - 10:12:3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