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Artsheythisisagnes

heythisisagnes

heythisisagnes
heythisisagnes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52
  • 《 逆思維 》 THE POWER OF KNOWING THAT YOU DON’T KNOW|突破盲點|重新思考|廣東話說書
    《 逆思維 》 THE POWER OF KNOWING THAT YOU DON’T KNOW作者: Adam Grant===========================☆ 如果正門進不去,就尋找側門,☆ 假使計畫行不通,就改變作法。☆ 翻轉危局的解答並不一定在前方,☆ 而在你的每一個「想不到」裡。● 面對無法撲滅的森林大火,最好的逃生方式竟然是「放火」?● 一旦水溫變熱,青蛙就會受不了跳出去,所以「溫水煮青蛙」永遠不可能發生?● 為什麼皮克斯不延續《玩具總動員》的成功經驗,反而希望團隊「唱反調」?●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星座影響性格,但為何我們還是對星座分析著迷不已?● 五年內從全美一半的市占率暴跌到1 %,黑莓機到底做錯了什麼?每個人都習慣以最舒適的方式思考,不願懷疑或挑戰自我,因為「質疑」會讓世界變得難以預期,甚至威脅到自我認同,於是,我們的成見不斷延續,聰明成為盲點,害怕改變的「順思維」讓我們選擇劃地自限。若想要突破自我限制,就必須建立「科學家」的「逆思維」,打破成規,大膽反思。不同於信仰堅定的「牧師」,或是巧舌如簧的「政客」,「科學家」不會讓自己的想法成為意識形態,也不會妄下定論,而是會讓問題帶領我們前進,關鍵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明白自己的欠缺與不足。從自己到他人,從他人到群體,從群體到社會。「逆思維」幫助我們用開放的心態,提升心智的彈性,建立良性的衝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平衡點。真正的「知道」,就是承認自己的「不知道」。只要謹慎思考,凡事再想一下,就能掙脫成見枷鎖,突破認知盲點,掌握永不被淘汰的核心競爭力!/#廣東話說書 
    --------  
    11:14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富過七代的財富奧秘|教一個人捕魚供養他一生|人生轉淚點|廣東話說書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作者: John D. Rockefeller===========================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1839-1937年) ,美國著名實業家、資本家,標準石油公司的創辦人。他出生在美國紐約利奇福德鎮,他的父親威廉·艾弗利·洛克菲勒是當地的一名赤腳醫生,而他的母親,則是浸理會中一名非常虔誠的教徒。   他的父親沒有什麼責任心,常年在外面以藥販的身份遊蕩,這也就導致了小洛克菲勒的家庭十分的困難,他的母親不得不肩負起獨自撫養五個子女的重任。在洛克菲勒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具備了經濟頭腦,他精心餵養自己捉來的小火雞,挑選出其中賣相比較好的到集市裡出售。到了12歲時,他累積了50美金,隨後他將這50美金借給了自己的鄰居來收取利息。   到了1855年,洛克菲勒在離7月16日的畢業典禮僅僅只差兩個月的時候,因為自己父親的緣故,只能停止自己的學業。隨後約翰聽從自己父親的建議,交了40塊錢,在福爾索姆商學院克利夫蘭分校念一個為期三個月的培訓課。隨後在他16歲那年,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的一家雜貨店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每個星期能夠賺取5美金的酬勞。   19歲那年,洛克菲勒正式下海經商,開始販賣各種食物,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洛克菲勒學會了記錄自己每一份收支,甚至小到一便士的捐款也分毫不差的進行記錄。經過了三年時間的資本累積,22歲的洛克菲勒進軍到石油行業,並且在1870年創建了在日後讓自己享譽盛名的標準石油公司,從此一舉成名。   時至今日,在美國這片土地上,想要不受到洛克菲勒家族的影響,顯然變成了一件癡人說夢的事情。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在過去的100多年中,洛克菲勒家族的發展就是美國歷史最為精確的一個縮影,洛克菲勒家族已經成為了美國精神中最為傑出的代表。/#廣東話說書 #富過七代 
    --------  
    12:26
  • 《 走過憂鬱的三個解決方法 》 | 學會慶祝生命裡的每個小勝利 | 療癒自我
    《 走過憂鬱的三個解決方法 》 | 學會慶祝生命裡的每個小勝利 | 療癒自我對在國外闖蕩的人們來說,也許故鄉早已不是自己的出生地,而是那些豐富的回憶所在。然而身處陌生環境,疼痛、眼淚似乎不可避免,三招伴你走過憂鬱,原來生命裡的小勝利,也值得我們慶祝!/#療癒自我 #成長 #廣東話說書
    --------  
    11:40
  • 《 心態致勝 》 全新成功心理學 | 打敗99%人的致勝心態 | 人為何會有差異? | 成長心態定型心態Untitled Episode
    《 心態致勝 》 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作者:Carol S. Dweck/ 卡蘿.杜維克===========================人為何會有差異? 天賦異稟不是一種福賜,而是一場災難? 在學校或職場努力證明自己,有什麼不對嗎? 從小讚美孩子、培養優越感,可能使他們的發展受限? 本書作者卡蘿‧杜維克博士為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在性格、社會心理學及發展心理學等領域,是全球最頂尖的研究學者之一。 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從小被培養的一些「正確」觀念,很可能是妨礙自己成長、真正發揮潛能的最大阻力。 杜維克博士經過長年對不同群體的研究,發現人有兩種心態:「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擁有「定型心態」的人,總是急於追求證明自我,將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是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可以藉由努力、累積經驗和他人的幫助而改變、成長。 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簡單信念,實際上操縱了人生的很大部分,深切影響了許多事情的結果。閱讀本書,你將會突然了解,那些在商業、科學、藝術、運動等各領域的傑出人士,為何表現卓越、異於常人,以及那些原本能夠、但最後未能有傑出表現的人敗北的原因。 每個人都可能同時擁有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也可能在不同領域擁有不同心態,杜維克博士撰寫本書,旨在多一點的提醒與鼓勵。/#閱讀分享 #廣東話說書 #心態致勝 #mindset #心理學 #成長心態 #定型心態
    --------  
    13:21
  • 《 你不能不知的處世心理學 》 如何掌握心理學概念? | 掌握人脈關係
    《 你不能不知的處世心理學 》作者: 楊世宇===========================發現人美好的一面,利用人美好的一面。 世事變幻莫測,人性微妙複雜, 大家往往都希望維護自己的利益,贏得越多越好。 然而,有時為了盈利,我們在明處吃些小虧是必要的。 這樣可以贏取別人的信任,因而在暗處得利。 掌握了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也就掌握了人脈關係,同時也擁有了主動權! 求人辦事,感動別人來幫助你,再好不過了。但要感動別人,就得從他們的需要入手。 你必須明白,要一個人幫你做事情,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他自己情願。 同時還必須記住,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各人有各人的癖好偏愛。 只要你認真探索對方的真正意向,特別是與你計畫有關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應對他。人生有許多地方需要轉彎,不能直來直去,語言表達也是如此。對於年輕人來說,委婉地說話,含蓄地表達,更是一種真本領。它能有效地避免由於生硬和直率帶來的各種弊端,讓你的人際往來更加順暢。/#廣東話說書 
    --------  
    21:38

More Arts podcasts

About heythisisagnes

📚 廣東話說書🎙️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Podcasts / YouTube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heythisisagnes, Fashion Neurosis with Bella Freud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0.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2/2025 - 10:39:0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