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Religion & Spirituality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耶穌會中華省JesComCHN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367
  • 十一月廿四日┃對貧窮的恐懼不在窮而在於害怕
    “修道人對怕窮的恐懼,應甚於對貧窮本身。” 走在路上遇到一位賣小物品或是行乞的人, 我會有所反應嗎? 如果沒有回應,是否可以藉此做個省察? 我為什麼沒有回應這個人的處境? 是因為我身上沒有錢或是我不想給? 造成我不想和他/她互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如果耶穌在旁邊,我會向他分享我對這些人, 及我對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麼嗎? 施捨是基督徒信仰生活最重要的三個行為之一, 除了對教會所做的奉獻外,我喜歡施捨嗎? 如果對施捨有保留或抗拒,我害怕什麼? 讓自己變貧窮或是失去一顆溫暖的心?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是一句流行語也是一個事實, 研究證實, 貧窮不只會限制想像力還有可能改變大腦結構, 影響你的記憶及認知的能力。 修會生活是財務共享的團體, 以自由的心活出跟隨耶穌的精神, 信靠天父以貧窮生活為福音做見證。 落實沒有財務自主的貧窮的生活, 在於每一個會士的努力和認同,需要很大的信任和愛。 聖依納爵深深了解人性對於貧窮的害怕和恐懼, 他提出害怕貧窮和如何面對的見解: 「一位會士更應害怕對貧窮的恐懼甚於對貧窮本身的害怕。」 所以修會的貧窮願基本是擁有和使用的心態問題。 所以對於「怕貧窮」的「怕」要小心,就像你怕生病, 但是怕生病的那個「怕」比「生病」更應該當心, 因為害怕、恐懼已經讓你的心理在生病之前生病了。 其實面對「貧窮」, 不只是修道人也是所有人要面對的課題, 德肋撒姆姆的名言指出: 「真正富有的人是努力把口袋的錢拿出來, 和需要的人分享, 窮人則是努力設法將他人的錢轉到自己的口袋裏」。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三周:與基督同苦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32
  • 十一月廿三日┃明智者不仗賴自身的明智
    “真正審慎者也不會信賴自己的審慎,尤其當事關個人; 因心思混亂,判斷很難明智。” 您認為自己足夠聰明,處事公正客觀,優點多過缺點嗎? 許多心理學研究發現,一般人往往會把自己想得太好, 但許多時候經不起客觀檢視。 對於擁有豐富的信仰知識和見識的人來說, 勸勉、安慰和鼓勵他人是很容易的事, 但假如自己陷於同樣的情況時, 是否能夠只依靠明智走出困局也很難說。 因此聖保祿說:「所以,凡自以為站得穩的,務要小心, 免得跌倒。」(格前10:12) 聖依納爵認為「一個明智的人, 他的本色之一是不仗賴自身的明智, 尤其是涉及切身的事物時;因為會擾亂人的心智, 令人難做出良好的判斷。」 在公務上,對於任何涉及自己的事物都要迴避, 因為這個時候我就不容易客觀, 此時智語中的「明智的人不仗賴自己的明智」 就是最好的指引。 因為切身的利益會擾亂人的心智, 讓人難做出良好的判斷。 例如機構的主管,對下屬要做出某種重要的決定, 如果下屬是自己的親戚,此時親情就會擾亂人的判斷, 造成對方犯大錯卻輕輕處罰,失去公正, 也可能造成利益輸送。 所以當你無法客觀的時候就必須要小心, 只有知道阻礙是什麼,才能做出良好及正確的判斷。 聖依納爵教導人在做選擇時要以平心做基礎, 在《神操》有兩種方式及規則幫助人做正確的選擇。 其中之一是想像有一個陌生人, 當他來詢問你該如何做的時候, 為了他的好處著想,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換成是我時,自己便該按照給他出的主意去做。 這是旁觀者清,因為本身沒有利害關係,所以判斷才正確。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二周:與降生成人的基督相遇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33
  • 十一月廿二日┃接受惡神的慫恿無事能成
    “人一旦絕望,便會受惡神驅策;若接受牠的慫恿無事能成。” 什麼時候您會感到絕望? 或是什麼緣故讓您感到絕望? 您曾經探索過絕望的原因或可能帶來的後果嗎? 聖依納爵自己的經驗是, 人感到絕望和受到惡神的驅使是有關聯的。 因此他說:「絕望一旦現形,人便為惡神所驅使, 由此一來,功敗垂成。」 意思是當你當你有絕望的念頭出現時, 就要注意到念頭的背後是惡神在操縱, 如果被控制的話,你就沒有什麼成功可言。 所以重點是,被惡神所驅使時人就會有很大的危險。 辨別神類規則中指出,惡神會使人良心不安,憂愁煩悶, 牠加給人種種阻礙,使他們不能前進。《神操315》 因此養成習慣做覺察, 是不受惡神影響的基礎也是關鍵所在, 你要覺察內在動力引導的方向, 是帶領你往上或是往下走,朝向希望或走入絕望。 所以重點在智語的第一句「絕望一旦現形」, 就知道是惡神在後面運作,牠成功地影響你, 所以跟著牠走就會一事無成。 雖然此時善神也在,但你卻看不見,為什麼看不見? 可能是你生活在黑暗中或是盲從, 雖然善神也在做但是你看不到,感覺不到天主, 因此產生絕望。 以聖經人物為例,猶達斯對耶穌由失望轉為絕望, 因此金錢迷住了他的眼也矇住他的心, 他和耶穌的互動就停留在人的層次, 他看到的是讓他失望的耶穌, 面對耶穌的勸告也沒有醒悟,因為惡神引他走向絕望。 伯多祿則相反,他先前承認耶穌是默西亞, 所以在否認耶穌的過程中,仍然懐著渴望緊緊跟隨。 在耶穌轉身看他時,善神引他到外面流出悔改的眼淚。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一周:混亂失序的內在情境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57
  • 十一月廿一日┃僅求立足此世或為己很難常存不朽
    “除非是關於天堂和在天主內,藉由愛德交流的話語, 而非關於世上的自言自語,否則難以流傳世間。 正如陽光發自太陽,經久不衰,因其生命來自太陽。” 在經驗中您和什麼人對話會受益良多? 什麼話題會讓自己終生受益? 人類除了個性、才能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 其他的各項都是後天慢慢地學習所形成的結果, 因此生活中和我對話互動的人, 他/她所傳遞的生命的意義對我非常重要, 幫助我明瞭拋棄沒有價值而去追求永恆有價值的事物。 聖依納爵說:「除非你的言談是繫於天主和天主的國, 而非立足於此世或僅在於一己,很難常存不朽。 正如陽光出自太陽歷久不衰一般。」 換句話說你要和生命的根源連結不斷, 才能如同細水長流,不然很快就會枯竭了; 同樣的,你和永恆有所聯繫才能歷久不衰。 如果你只是倚靠自己或是心思意念, 只在如何才能立足於這個世界,你就沒有辦法長存不朽。 具體的說,就是和他人對話中有沒有靈修的內涵, 除非話題是有關永恆天主的事,你所說的內容才會持久, 如同聖依納爵在生活經驗中所慢慢凝聚出的靈修智慧。 在你的生活中什麼是有價值的? 如果只是些芝麻小事,就沒有意義, 所以人需要擴大視野, 去觀看並且找到真正滿足自己渴望的是什麼? 才能找到並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有時你看到美好有價值的東西, 但僅僅是表面像太陽的光輝而不是太陽本身, 那只是表象而不是真相。 所以當你能看出真正的幸福和一時的快樂不同點在哪裡, 就能領悟生活中的常和無常、絕對或相對、 朽或不朽、永恆和短暫的區別在哪裡?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的四個歷程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4:19
  • 十一月廿日┃避免特殊的情誼危及整體的愛德
    “能幹的領導者需預防, 以免某種個人的偏情會危害其整體的愛德行動。” 權力使人腐化是一句警語, 但是在上位的管治者往往因為權欲熏心而聽之藐藐, 如果自身沒有認知, 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因為個人的喜好在不斷破壞規則, 甚至逾越法律, 環境中沒有任何約束,就會越來越恣意妄為, 因為驕傲造成自己和整體的受害。 這句智語「能幹的管治者要當心, 免得某些特殊的情誼危及整體的愛德。」是對管治者的叮嚀, 能幹者如此,對平庸者更要警惕。 《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出征前寫的勸諫書, 提醒後主要成為一個明君該有的管治標準, 要疏遠阿諛奉承的小人,親近有才能的賢人, 要如此努力復興國家才有希望。 聖依納爵在句中所說的管治者, 是指在政治或公共事務權力的管轄和治理者, 而不是宗教信仰上的長上,管治者不要依靠人治, 仰賴和他人的私情來做事, 在沒有覺察中和一些人形成小圈子而妨礙公益。 今天除了極權統治外,管治者都有任期及接受監督, 因此對人公私分明並且一視同仁,就可以避免人的限度。 信仰給人的視野就是大家都是天主的子女, 因為天父我們成為兄弟姐妹,這就是博愛, 我對你好不是因為你是我的好朋友, 但是並不排除我跟你有好的交情, 這是在基本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在信仰機構中工作不是因為是敎友所以有特權。 整體的愛德,就是要識大體,顧慮到整體就會避免私意。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的序言, 針對世界經濟危機做回應(特別對貧窮人嚴重的後果), 基督徒在強調愛時, 要透過奉行真理以無私來實踐愛的使命。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四周:與基督一同復活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57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podcasts

About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Joel Osteen Podcast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Podcasts in Family

Social
v7.23.13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24/2025 - 12:34:5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