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Science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自然选择播客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23
  • 当AI困在自我复制里,博物学依旧在观察真实世界
    科学与艺术并不对立,而是彼此的灵感源泉。全民焦虑时代,博物学会是我们最后的解药吗?本期节目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从山谷中来」播客企划系列之一。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播客本期将会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合作,借助法布里斯·伊贝尔和他的艺术作品,与你一起走进博物学的世界。他,在法国西部的山谷播撒了30万颗种子,将田野变成了森林,将风景变成了作品。他在做艺术?在造林?在创业?在理发?在经商?……他究竟在干什么?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携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邀请你跟随6期播客,从艺术、哲学、科学、生态学等多重维度,探索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Fabrice Hyber)的精神宇宙。欢迎收听该企划的其他节目:点此进入。在我们看来,有多重学科背景及经历的法布里斯·伊贝尔,是一位“有博物学feel”的艺术家。尽管在如今的科学界,博物学的声音已经有些微弱,但博物学背后的精神在这个AI横行的时代却依然珍贵,且会愈发珍贵——这也是我们认为「从山谷中来」在当下展出的特别意义所在。在这个一切都被模型生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更需要回到真实、复杂、不可复制的自然世界?一位艺术家和一片森林,也许能给出答案。博物学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博物学家?我们还需要博物学吗?为什么说法布里斯·伊贝尔,身上有博物学家的精神?艺术与科学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期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播客,两位主播会带你走进法布里斯·伊贝尔的“山谷”,重新认识博物学。▼ 时间轴00:32 本期节目背景的简单介绍03:03 本期主人公法布里斯·伊贝尔特殊的成长背景及经历06:21 博物学究竟指什么?08:54 与伊贝尔不同,如今的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这对科研也有不好的影响12:44 什么是博物学家?范岗介绍两个不同路线的典型博物学家16:51 从伊贝尔的作品《露珠》聊起,说说艺术对科学的启发20:09 大航海时代来临,博物学有了新的发展,林奈就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25:07 伊贝尔的作品《森林》,亦可体现出他身上博物学家的观察和思考精神27:02 林奈之后一个伟大而不为人知的博物学家:洪堡28:33 好了终于聊到著名的达尔文啦!31:03 达尔文如何通过观察、思考自然,推出的“自然选择”理论?33:28 自然观察对于科学界和文化界,都仍然重要34:31 聊聊伊贝尔的《树》《树是蘑菇的根》,都可体现他的跨学科背景37:02 科学和艺术绝不是对立的,从国际学术顶刊上亦可体现39:25 绘画一直是博物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机拍摄无法取代绘画45:29 讲一位画画很好的、著名女性博物学家玛利亚·梅里安47:29 艺术与科学都是要看到世界的本质,对科学的沉迷一直是现代艺术的一条线索50:50 艺术与科学是在互相启发、互相解释和增添体验,也聊聊伊贝尔的《大脑与胃》53:26 艺术作品也可以向我们提供新的科学知识59:03 博物学与现代科学并没有越走越远62:42 很多人都为AI与人类的未来而焦虑,而博物学带来的多样性新输入可能正是一剂解药66:37 感谢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强烈邀请大家去看「从山谷中来」这个展🍃▼ Books《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Pics:▍播客中提到的法布里斯·伊贝尔的作品:▽ 法布里斯·伊贝尔于“山谷”中。图片©米夏埃尔·于阿尔。 Photo © Michaël Huard.▽《根》,2024年,瓷板、釉下彩及釉,121.5×200厘米。▽《森林》,2024年,布上油画及炭笔,200×200厘米;展开长度:400厘米。▽《拉塞里,我父母的传记景观》,2022年,布上油画、炭笔、粉彩、胶合纸及大头针,240×700厘米。▽《宝藏》,2012—2022年,布上油画及炭笔,210×300厘米。▽《露珠》,2020年,布上油画及炭笔,300x200厘米▽《无题》,1996年,水彩,24 x 31.5厘米▍播客中提到的其他作品:▽ 普林尼《博物志》十二世纪中叶抄本▽ 林奈的《自然系统》第一版(1735 年)中的动物王国表▽ 达尔文雀或加拉帕戈斯雀达尔文,1845 年,查尔斯·达尔文▽ 恩斯特·海克尔 1904 年《自然的艺术形式》中的海葵▽《Cancer Cell》封面,volume 41, number 2, Cell Press▍鸣谢: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成立于1984年,始终秉持跨学科的策展理念:让数学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让动物发出属于它们的声音,展现自然之美与树的智慧,甚至化身艺术家的“筑梦师”,打造他们儿时梦想中的飞机。卡地亚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却不愿局限于艺术本身,而是以开放之姿敞开大门,邀请观众走进艺术,探索世界。欢迎大家关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官方微信、微博、B站和视频号,搜索“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拓展收听野猪频伤人,人兽共存难题如何破解?野保工作者这样说和植物学家聊花粉症:过敏是人们享受当代城市生活的代价和网红饲养员杨毅聊网红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的快乐吗?🧬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联络我们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  
    1:09:54
  • 真的不想上班了!所以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下怎么把地球炸了 Vol.20
    “毁灭吧!世界。” 可能很多人都曾脱口而出这句话。这个艰难的世界总会在某些时刻让我们崩溃,让我们不想面对,想一键结束这一切,或是一键重启,读档重来。前阵子不是还真有个小行星,说有3%的几率会撞地球吗?结果后来又说不会撞了,网友们大呼失望。小行星是指望不上了,那如果我真想找个正经办法把地球炸了,有什么能指望上的思路或理论吗?或者如果你是热爱生活派,你需要担心有反人类分子哪天真把地球炸了吗?本期自然选择节目,两位主播就来科学地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黄金广告位本期自然选择节目,由泰诺安特别赞助播出。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个好觉的重要意义这几年被众多研究反复证明,睡不好觉甚至还会加剧炎症反应,加速机体衰老。如果失眠和疼痛问题同时袭来,可能就会导致恶性循环,难上加难。泰诺安是一款夜间专用的止痛药,成分是氨酚拉明,具有止痛和助眠的双重功效,产品非依赖性,适用夜晚疼痛睡不着的朋友。📱有需要的听友,可点击链接购买👉:购买链接🔍也可【上美团,搜泰诺安】,进行购买。泰诺安和自然选择播客在这里一同祝大家睡个好觉,希望大家都能减缓疼痛,拥有良好的睡眠。🌏▼ 时间轴00:10 引言,介绍为什么要聊炸地球这个话题01:03 感谢甲方泰诺安的特别赞助,此处有一段非常真诚的广告02:08 节目正式开始💥 先借影视文学作品做一些背景知识介绍02:35 虚构作品中的地球毁灭设定及背后原因03:12 华生视角和道尔视角08:53 科幻作品中关于末世的分级,从社会扰乱到形而上学的毁灭💥 炸地球难度介绍12:35 我们这期节目要讨论的是,如何实现末世分级中的“物理消灭”13:29 为什么说炸地球很难?因为地球是靠重力来维系的16:39 记住这个数字,一会儿要考💥 正式开始炸地球19:00 首先想到用核弹炸——人类的核弹弱爆了25:19 反物质是什么?能用这个思路来炸地球吗?31:22 《星球大战》里的“死星”,有可行性吗?34:17 利用太阳来炸地球,有好几种思路41:49 利用黑洞来毁灭地球,靠谱,但……💥 更先进的炸地球的思路46:25 伽马暴47:39 宇宙弦48:39 奇异夸克团49:16 真空衰变50:38 时间旅行52:59 等待宇宙自己演化💥 地球在乎自己炸不炸吗54:40 老说“拯救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但地球它在乎吗57:03 人类在阻止地球被破坏这件事上,还是有办法的61:33 节目总结62:21 再次感谢甲方泰诺安的赞助💥▼ PicsLHC大型强子对撞机 ▽死星 ▽地球内部构造▽沙皇炸弹 ▽伽马射线爆 ▽保罗·狄拉克率先预测了反粒子的存在 ▽宇宙膨胀示意图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拓展收听除了统治与奴役,AI跟人类的关系最终会走向何方?《沙丘》的政治议题和反英雄叙事,是作者对科幻黄金时代的逆反🧬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联络我们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  
    1:03:03
  • 电子海洛因、科技试验场、影响世界的艺术?以《文明》谈谈游戏 Vol.19
    你玩过《文明》系列游戏吗?或者看过《枪炮、病菌、钢铁》这本畅销书?或者对二者很感兴趣,那就不要错过本期内容——嘉宾和主播会详细讨论戴蒙德的地理决定论与游戏本身对这件事的设计。如果这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也不用担心,在本期自然选择中,我们会跟大家一起讨论“游戏里的现实是不是真正的现实”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历史、地理、游戏与人类的交互、游戏的未来等普适性话题。比如说,在《文明》中一个经典的设定就是:如果你在游戏的开始,没有某种特定的资源,那基本上这局游戏你就完蛋了——在地理决定论的叙事中,“为什么是欧洲侵略了美洲,而不是美洲侵略了欧洲”的答案和这个设计不谋而合。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游戏里的现实,和实际发生的现实,是单纯的模仿,还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对了,节目里还有主播们强力推荐的游戏哦!▍本期嘉宾李典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 时间轴00:31 嘉宾李典峰博士介绍国内电子游戏学术研究的现状;01:42 谢默超感慨近两年关于游戏的舆论环境在变好,玩游戏不用挨打了(02:39 玩游戏真的能玩出名堂!今天就从4X游戏新作《文明7》开聊;03:57 3位纷纷介绍《文明》这个游戏的地位、发展历史、特点、玩法等;08:45 3位聊聊《文明7》的实际游戏体验与相关思考;18:29 《文明》这个游戏处处映照现实?范岗以“铁”这种资源为例,讲一个反直觉的事实;23:58 似乎影响了《文明》的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其所讲的“地理决定论”“北美为什么发明出轮子”等,是靠谱的吗?28:47 这本书的作者戴蒙德也许能跟尤瓦尔赫拉利很聊得来(狗头.jpg);32:16 范岗:严格来说,北美是有轮子的,只不过没有被用来拉车;33:34 范岗:轮子不一定在所有条件下都是最优解,还讲了德川幕府和凯撒修路但不让车走的故事;41:16 李典峰介绍游戏开发、立项过程,究竟是怎么定的背景、主题和玩法;44:40 《文明7》为什么要做出划分成3个时代的变化?48:13 “玩法无创新”这个说法站得住脚吗?李典峰明确表示不同意,还是因为厂商懒、缺乏能动性;51:49 聊聊“大厂毁游戏”这个论调;57:30 游戏是“电子海洛因”吗?游戏是故意做成让你上瘾的样子吗?62:28 范岗:游戏中加入类似“月经追踪”的功能,是有暴露隐私乃至更严重风险的;63:48 李典峰:线下面对面一起打游戏,跟一个人在家打截然不同;66:02 关于游戏与世界的交互,未来还会发生什么?70:16 范岗:虽然我一个人在家玩游戏,但我也是在跟游戏的主笔、设计交流啊;70:37 游戏确实是一种正儿八经地影响世界的艺术形态。🌏▼ 勘误06:43 李典峰老师:“有个地方口误了,是 日内瓦湖战术研究协会 (LGTSA)不是瓦尔登湖。”▼ Books《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2006)贾雷德·戴蒙德;上海译文出版社《智人之上》(2024)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生态帝国主义》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商务印书馆▼ Pics《文明7》里的孔子《文明2》《天国:拯救2》《赛博朋克2077:往日之影》▍特别鸣谢:腾讯研究院 胡璇▍场地鸣谢:播客公社▍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拓展收听·除了统治与奴役,AI跟人类的关系最终会走向何方?·和植物学家聊花粉症:过敏是人们享受当代城市生活的代价🧬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联络我们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  
    1:12:49
  • 我们离下一次大地震有多近?如何有效避险?牢记7字真言!Vol.18
    这是一期保命科普。最近真是不太平。除了加州山火外,中国和日本接连发生多次地震。其中日喀则、日本九州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地震,造成了重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本期节目是在1月12日录制的,当时在讨论地震预测的时候特意提到了日本的南海海槽就是一个很难预测的地震活跃地带,没想到就在第二天,日本九州就发生了6.9级地震。对地震越是不了解,可能就越恐惧。在日喀则地震和日本地震发生后,我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许多焦急的朋友在四处询问:“我要不要退掉去西藏/日本旅游的机票和酒店?”希望这期节目可以帮到你。▍本期嘉宾:曹醒春 青少年科普作家 地质科普博主▼ 时间轴00:05 日本九州岛6.9级地震,证明了地震的不可预测性03:21 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05:00 震级是怎么回事?不同震级的能量差令人震惊,仅相差一级就有32倍之巨;08:28 地震局是怎么探测到地震的发生和具体位置的?12:34 颠覆认知的数据:地震伤亡主要来自杂物掉落,建筑倒塌引起的仅占1%;13:16 最关键的自救原则:伏地、遮挡、抓牢;16:59 在绝大多数地震中,深夜熟睡者反而更安全,慌乱才是最大威胁;25:19 与其焦虑关于地震的预测,不如提前做好防范准备;28:04 日喀则地震与银川地震有关吗?31:00 地震之后,地震局及相关专家们提供的应急服务都有什么用?36:24 聊聊地震预测,怎么就那么难?42:08 地震预测史上的“成功”案例:1975年海城地震;46:34 美国加州的一个失败的预测案例;51:57 意大利的一次地震预测曾让科学家被判刑;53:12 小震能不能起到提前释放能量、来避免大震发生的效果?55:00 一个靠谱的地震预测思路:地震空区;56:40 聊聊日本南海大地震,如果发生可能会达到9级大地震的规模;60:30 民间预测方法里,有没有靠谱的?比如地震云、动物行为……65:49 那些作为“穿越者”来提醒地震的人,是怎么包装自己的?67:54关于板块漂移,哆啦A梦里也有相关剧情?69:01 板块运动的速度跟人指甲的生长速度差不多;70:10 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证实板块运动的?73:18 夏威夷7000万年后有可能会漂到日本,但……76:41 总结本期节目。🌏▼ 相关资料嘉宾后期的一些勘误及扩展:1.海城地震日期: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2.代表震级的字母是M。3.目前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地震震级消息统一用震级M表示,实际上如果能第一时间测得矩震级就会优先以矩震级发表。详见国标GB17740—20174.南海大地震的间隔90到200年不等,上次大地震为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实际上不足百年。根据过往地震的规律推断,下次地震很可能在上次地震以后88.2年后发生,即2030~2040年前后,目前日本关于南海大地震的恐慌皆源自这个预测地震发生后,地震局提供的日喀则地区应急服务产品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www.gb18306.net活动断层分布:www.activefault-datacenter.cn哆啦A梦:夏威夷来了▍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拓展收听问气象首席:北方热不退、南方雨不停,地球还能拥有正常的气候吗?🧬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联络我们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  
    1:21:52
  • 野猪频伤人,人兽共存难题如何破解?野保工作者这样说 Vol.17
    近期野猪伤人事件频发,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一波以抓野猪为流量密码的炒作,这让我们觉得,是时候认真探讨一下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了。本期我们会主要讨论下面这些问题: 这些看上去不断增多的人猪冲突,是因为野猪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吗?还是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挤占了野猪的家域? 野猪都已经开始伤人了,那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合理合法的手段来调控和应对呢? 人类和野生动物,究竟应该如何共生、共同发展?这次我们请到了在保护野生动物一线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hannah老师,来录制了一期超干货的节目。hannah来自民间公益环保组织“猫盟”,她常驻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主要负责华北豹的保护,她不仅有最前线的野生动物保护经验,还与当地村民、老乡一起生活、合作、耕作,所以这次hannah给听友们带来了超级多的生动爆料——尤其对从小到大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们来说,你绝对能听到一期超级精彩、接地气的播客,会让你对野生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农民的处境与困境等,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自然选择播客一直在通过自己小小的力量唤起大家对动物保护、动物权利等问题的关注,hannah则是我们的老朋友,这次的录制可以说是一次双向奔赴。所以我们也希望能继续借助这个小小的播客,为hannah及猫盟在做的事情,尽一份力量。(自愿宣传,不是广告!)———下面不是广告! 不是广告! 不是广告!———如果你想更多了解猫盟在做的事情,或者想参与其中(无论是捐助、还是志愿服务等),可以扫码了解详情。👇🏻或者直接点开链接https://lxi.me/3LLfxK,一起「 守护中国猫的野生世界」。当然,虽然本期不是广告,但本播客的广告位还是开放的,如果有商务需求,欢迎邮件联系。▍本期嘉宾Hannah 猫盟“豹乡田”项目主管、品牌筹款主管▼ 时间轴00:17 近期南京和陕西的2起野猪相关事件02:18 野猪曾是三有动物,后被提出,那么什么是“三有”动物?05:13 野猪到底是什么?是狮子王里的彭彭吗?跟佩奇又有什么关系?🐗06:58 探讨近期野猪伤人事件增多的原因:野猪数量上升?人类活动扩展?媒体曝光增多?08:13 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12:07 hannah: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行为的影响未必都是负面的🐗13:30 野猪种群是否增多存疑,但假如它确实增多了,原因有哪些?14:39 范岗封野猪为野生动物界的蟑螂16:39 野猪对生态系统的正面作用20:26 野猪为什么这么有杀伤力?(体型、战斗方式等因素)22:44 hannah老师独家放送自己的养猪经历23:27 人类为什么选择野猪来驯化?🐗26:47 通过打猎来控制野猪种群,是低效的,而且合法狩猎的要求非常严格32:02 举美国和澳洲的狩猎例子,进一步说明狩猎对调控野生动物种群不是一个好方法35:51 范岗介绍“半个地球理论”,人类应该把一半的地方留给野生动物?🐗36:20 引入捕食者来调控野猪种群,是否可行?36:42 关于“恐惧生态学”——山里有狐狸,兔子就会减少,并不是因为狐狸吃得多38:27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的八卦,为爱马复仇改动保政策?41:17 hannah:尊重生态的完整性,可能比单纯引入捕食者更好42:38 讨论如何解决人兽冲突,背后是一本经济账🐆42:51 hannah:老乡们说豹子是君子44:54 hannah讲述猫盟“带豹回家”项目的故事50:17 老乡们的财产受到豹子侵害后,会有保险赔付,但金额远远不够🌽52:51 hannah:农民大叔的玉米一斤可能就卖7毛钱,整体收入也在下降55:21 hannah讲述跟老乡们相处中发生的一次矛盾,“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故事59:36 范岗:别太绝望,科技还是能帮忙解决一些人兽冲突问题的❤️61:45 野生动物不会说话,其实它们才是弱势群体65:12 如果你想支持“猫盟”的动物保护工作,可以怎么做?67:02 总结本期播客内容▼ Pics野猪拱坏的玉米地(猫盟提供)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猪(猫盟提供)野猪的家,太行山的次生林,以蒙古栎、远东栎为主(猫盟提供)野猪滚泥坑会把泥地压实,让水的下渗变慢,从而给林蛙等两栖动物提供产卵的水池(猫盟提供)网上出售的非法猎套都打着“护农”的旗号(猫盟提供)鸸鹋战争(是的这真的算战争)单反相机拍到的豹子(猫盟提供)▍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拓展收听和网红饲养员杨毅聊网红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的快乐吗?🧬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联络我们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  
    1:09:46

More Science podcasts

About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自然界时刻都在诞生新的创造,在其中总能捕捉到熟悉的影子,因为环境的选择在指引它的走向,看似纷繁的突变常常会殊途同归。 🧬人类的科技与文化也是如此,表面上毫无关联的新事件和新技术,背后常有相似的原则和深层的关联。 🧬两位资深科普人为大家带来的《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播客,就致力于发掘这样的普遍联系。 🧬我们探索的并非万物至理,但又确实是此刻这个世界运行的方式。 🪐 主播 ▼ 🐱 谢默超:科学编辑/科普节目制作人/哆啦A梦十级学者 🐱 范岗:正在学习STS的科学作者/喜欢骨螺和孢子囊群盖/害怕大氧化事件 ⭐️ 更有惊喜嘉宾随机掉落~ ✍🏻 后期/美工:凯特 ❤️ 关注我们,听听不一样的视角! ✉️ 也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联系方式见下方 ▼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Making Sense with Sam Harris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0.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3/2025 - 8:40:31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