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News不明白播客

不明白播客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174
  • 吴国光:习近平失去权力了吗?
    过去半年,关于中国高层政治局势的各种传闻此起彼伏。例如,习近平隐身了14天,是因为健康出了问题,废太子胡春华疑似再度受到重用,前常委汪洋要接班……油管和推特上的听床师群体在中共高层话题上一向非常活跃,但这一次,包括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前外交官,还有一些专业智库,都罕见地加入了解读和分析。这些都激荡起海内外的政治想象:习近平真的失去权力了吗?中共真的在经历权力交接吗?这期节目,你会听到最有趣、也最复杂的政治传闻。节目嘉宾是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国光教授。吴国光1986年进入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工作,参与了中共十三大前后政制改革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作为一个从体制内出走的研究者,他如何看待和研究这些政治传闻?如何理性解析中共高层政治?但相比传闻的真假,更重要的问题是,人应该如何在一个信息高度不透明的政治体制下生存?吴国光谈到,多年来,作为一个研究中国的研究者,最重要的事情是:承认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如何辨别传闻,如何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又如何不落入“抽鸦片”般的幻觉满足里?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要面对的课题。PS:第二届不明白节来啦!9月6日,欢迎听众朋友们来到华盛顿,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透过纪录片放映、相声表演与现场对谈,回顾我们来时的路,思考我们身处的现实,也共同想象未来的可能。点击链接立即报名: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时间轴:02:25 为什么毫无证据的揣测反复吸引大家的关注03:01 谁在制造政治传言?吴国光:精英阶层不满习近平06:13 信息不透明造成信息饥渴,但更应该关注水安全、铅中毒等民生事件08:06 斯大林逻辑: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治理灾难相互强化14:28 斯大林清洗和习近平清洗的相似之处16:13 派系斗争的逻辑19:40 习近平究竟陷入怎样的派系斗争22:36 以陈小江为例,如何分析政治人物的派系所属25:19 二十大之后,中共的派系斗争如何变化28:26 吴国光对“推背图”逻辑的吐槽30:50 中共内部还有能够反击习近平的力量吗?41:16 吴国光如何分析“决策议事协调机构”44:16 “两线制”即将启动?习近平可能“退居幕后”?47:56 在希望和事实之间,如何不落入幻觉/几十年的研究生涯,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52:00 开放的心态、能辨别信息源、对现实有认知基础,都很重要01:00:23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罗伊·麦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斯大林主义的起源及其后果》亚历山大·奥尔洛夫《斯大林肃反秘史》阿夫托尔哈诺夫《斯大林死之谜》相关链接:《走向共产党之后 的中国: 转型八论 (上)》《走向共产党之后 的中国: 转型八论 (下)》EP-110 吴国光:习近平的权力是否到达了顶峰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1:06:42
  • 借网贷的年轻人:从举债消费到举债活着
    网络贷款似乎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点个外卖、骑个共享单车,都会收到来自平台的借贷推销。获取贷款也很容易:只要实名认证,就有可能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额度。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年轻人消费应该“量力而行”、“避免掉入网贷陷阱”。但在我们的采访中,人们借钱的故事,远比“消费主义”更复杂。一位27岁的上海互联网从业者,毕业后的几年里,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在就业不稳定的几年间,多次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借贷循环。他始终对未来还抱有期望,坚信只要找到稳定工作,就能还清贷款。但越来越长的求职期击穿了他的信心。他开始任由网贷逾期,不再在乎自己的信用积分——因为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的未来剧本,已经离他的现实生活很远了。一位创业失败的返贫者,陷入160万元的债务泥潭。37岁再就业,体会到求职的残酷,他说,债务带来的真正压力并不是一百多万的数字,而是看不到未来挣钱的希望。一位26岁的媒体人,回忆了自己使用网贷的经历,年轻人混乱的财务管理和不稳定的收入如何相互影响?她也反思了年轻一代的消费观、缺失的金钱教育。我们还邀请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史宗瀚(Victor Shih)教授,讨论网络贷款在中国为何如此发达?如何理解年轻人的生存性借贷?如何理解这些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文字版:https://bit.ly/bmb-161-textPS:第二届不明白节来啦!9月6日,欢迎听众朋友们来到华盛顿,你将遇见最有见识的学者、最具文采的作家和最有勇气的纪录片导演。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透过纪录片放映、相声表演与现场对谈,回顾我们来时的路,思考我们身处的现实,也共同想象未来的可能。点击链接立即报名: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时间轴:01:29 夏先生:大学期间用花呗,工作以后最多欠债五六万02:35 毕业之后压力增大:两万元的就业培训班,租房开支05:54 第一份工作工资5000元,在上海入不敷出07:50 频繁找工作的几年里,无法摆脱网贷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11:28 对未来抱有希望,只要找到稳定工作,贷款总能还清15:14 不愿意求助家人,不能打破家里的期望15:56 放弃征信:买房、结婚、生子的道路越来越远18:09过去对征信毫无概念,平台额度给你一种有很多钱的错觉20:00 邵先生:创业失败,中年返贫22:19 创业之路:跨境电商、炒币、自媒体24:14 2017年家庭收入走下坡路,2019年之后彻底走上赔钱的路26:15 目前已有三个平台暴雷,焦虑来源看不到希望27:29 37岁跑外卖,“不是不想工作,而是真的找不到工作”31:27 两年间债务翻倍,为什么没有强制停贷?”我觉得我能翻身”32:51 如何面对逾期催收?39:29 找工作未果,担心过渡跑外卖变成长期现实41:50 谢女士:从实习到工作,如何感到经济压力越来越大45:30 2022年,在封控中辞职,失去稳定收入46:35 媒体行业总是拖欠稿费,有时候等三四个月,甚至半年47:51 借网贷的耻感,账单越糊涂,越不想面对50:31 自我反思:年轻人被消费主义裹挟了吗?52:31 社会经验是”经济下行,人应该储蓄”,但在封控中,年轻人只想活够今天53:05 中美年轻人理财观念的差距58:25 年轻人正在逐渐认清经济下行的现实1:04:19 Victor:中国网贷发达的原因:资本成本很低,信用卡体系不发达1:08:51 政府试图用消费贷提振消费,是合理的吗?1:13:41 大量坏账对金融系统影响有限,但对个人生活、就业、心理健康是毁灭打击相关链接:EP-156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EP-157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小镇做题家(下)EP-035 Victor Shih:地方债会拖垮中国经济吗?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1:18:48
  • “捞女游戏”背后:这些男性为什么厌女?
    6月19日,一款名为“捞女游戏”的互动影游在steam平台上线,迅速登顶中国区热销榜,并引发巨大争议。游戏讲述一位外卖员被女主播情感欺骗,倾家荡产后逆袭复仇的故事。剧情影射了胖猫案翟欣欣案等公众熟知的事件。游戏得到了大量男性玩家的共鸣与高分评价,好评率一度达到96%。许多男性用“复仇”“中国男性的悲歌”这样的词语来表达对游戏的支持。还有人表示,他购买游戏是为了对抗“女拳”。捞女游戏为何能迅速爆红?这些男性为什么厌女?“情感反诈”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社会情绪?在今天的中国,性别矛盾为何如此激烈?本期节目里,既有来自男性视角的真实“厌女”声音,也有他们的现实焦虑,我希望观众朋友们能抱着了解的心态来收听这期播客。此外,我还邀请了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李思磐,她从游戏内容谈起,指出彩礼、仇女、男性愤怒并非简单的性别矛盾,而是情感教育缺失、社会保障不足下的多重结构性问题。文字版:https://bit.ly/bmb-160-text时间轴:黄先生:02:16 捞女游戏迎合了什么样的男性情绪需求05:51 游戏情节:外卖员、女主播与捞女组织13:02 非自愿独身男性:渴女又厌女17:04 对于“捞女游戏”,不应该贡献自己的互联网注意力21:35 黄先生的观点:游戏内容的平等多元无法靠封禁达成Xi先生:25:13 游戏是对抗“女拳”的武器,同时获得赛博情绪价值27:45 xi先生厌女的原因:看了很多男性利益受损的新闻30:59 大同订婚强奸案,“妇女意志压过了客观证据”?32:56 现实里的xi先生:23岁,从来没有谈过恋爱36:19 “一定要注意与女性的距离”40:42 xi先生的斗争:网络对线,抵制杨笠和京东43:26 现实焦虑:啃老、宅家、未来”走一步看一步“Linda:48:00 Linda看大同案:强奸是犯罪,跟在不在关系里无关,男性未被很好普法50:00 ”自由恋爱、没有彩礼“的婚姻是什么样的?53:45 ”(作为爸爸)不带孩子,你就是从清朝过来的人“1:02:30 家暴及被谋杀墙,女性同样也有很深的恐惧李思磐:01:06:22 游戏设定也是筛选用户——在现实生活中跟女性缺乏互动01:09:17 彩礼习俗的现实背景:女性并不一定是受益者01:13:22 经济责任与情绪价值01:18:57 游戏无助于男性了解女性,也无助于男性解决现实问题01:19:26 性别对立问题严峻的原因01:23:56 彩礼背后的其他问题:缺失的社会保障、职场歧视01:27:36 许多困境不是女权主义造成的,而是缺乏女权主义造成的本期播客提到的相关案件:苏享茂与翟欣欣案胖猫案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推荐阅读:《婚房里的强奸案》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1:28:40
  • 林培瑞:去世八年,刘晓波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没有敌人”,这是刘晓波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2008年12月8日,刘晓波在北京被捕,两天后《零八宪章》发布,他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1年监禁,2010年他在狱中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2017年7月13日,他成为自1938年德国记者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以来,首位在羁押中去世的诺贝尔奖得主。今天是2025年7月13日,刘晓波去世已八年。在今天的中文语境中,这位诺奖得主的名字早已消失于公共空间和网络,DeepSeek也抹去了他的存在。但他曾是中国八十年代最受瞩目的学术明星,1989年6月3日晚上,他留在天安门广场,与军方和政府谈判,使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抗议者避免了在北京其他地方发生的流血事件。尽管有多次流亡海外的机会,他选择留在中国,并多次入狱。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著名汉学家林培瑞,2023年,林培瑞与笔名为吴大志(Wu Dazhi)的中国学者合写了《我没有敌人:刘晓波的生平与遗产》。这本书介绍了刘晓波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演变,也同时勾勒出过去半个世纪中国政治思想与异议运动的复杂图景。我们和林培瑞讨论了他眼中的刘晓波:一个自称“没有敌人”的人,如何挑战了一个高度敌我划分的政治体制?刘晓波的命运是否也是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集体命运的缩影?他的政治遗产是否还可能在一个高压时代留下回响?文字版:https://bit.ly/bmb-159-text时间轴:00:03 刘晓波是谁?02:36 林培瑞对刘晓波的第一印象,“年纪小,话很多,性情很冲”06:11 《零八宪章》:知识分子期望中的中国社会09:44 刘晓波被捕前的工作:编辑《零八宪章》,找人签名10:28 回忆翻译《零八宪章》的过程16:23 林培瑞眼中的刘晓波:独立思考、“贪婪无度地读书”、自我批评能力强22:08 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This is the time”24:01 偶像破坏者、天性反叛的人,“中国需要被殖民三百年”言论风波30:29 如何理解刘晓波说“我没有敌人”,是策略?道德宣言?还是政治哲学?34:55 非暴力民主转型还有希望吗?“公开躺平的态度”也是一种反抗41:00刘晓波曾寄希望互联网传播思想,但网络最终变成统治者的工具?44:50 两个体育馆的故事:被枪决者与梅西球迷48:23 “刘晓波传”没有回避刘晓波的不光彩往事,包括他对前妻的不忠54:59 如果刘晓波还活着,他会是川粉吗?他如何看待女权和metoo运动?58:52 下落不明的临终手稿,“肯定有他最宝贵最成熟的东西”01:00:35刘晓波之后,新的面孔在哪里?01:03:30 为什么西方世界不关心刘晓波,空谈中国专制的危险01:10:35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迈克尔·J.克拉曼《利益的天平——制宪者的“政变”与美国宪法的制定》查建英《Trains: A Chinese Family History of Railway Journeys, Exile, and Survival》《柴静对话为乌克兰作战的中国士兵:“我的心灵安置着我死去的弟兄”》相关链接:林培瑞、吴大志《我没有敌人:刘晓波的生平与遗产》刘晓波:我没有敌人——我的最后陈述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1:14:48
  •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观众的沉默与泪水
    作为一部直面疫情与封控的电影,娄烨导演的《一部未完成的电影》理所当然地未能在中国上映,也未能拥有豆瓣条目。但人们还是在海外的影院、在隐秘流传的网盘里看到了这部电影。娄烨导演曾说,电影因为观众看到得以存在。最近,我们邀请听众朋友们写下观影后的感受。许多人在来信中提到遗忘、被电影唤醒的记忆、观影时候的哭泣与沉默。电影牵动了如此多复杂、幽深、厚重的情绪,因为有很多的记忆没有被好好保存,很多历史没有被好好对待。这些来信不仅是观影的情绪,更是我们一起对疫情三年、对失语时代的回应与见证。谢谢听众们的真诚来信,在征得同意后,我们首次尝试了用AI生成听众的声音。来信里有少量剧透。文字版:https://bit.ly/bmb-158-text相关链接:intro里提到的网友EP-001 慕容雪村:武汉传来的声音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36:28

More News podcasts

About 不明白播客

当下中国最有趣的谈话都是在私下进行的。《不明白播客》希望把有趣的谈话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在这个黑暗、混乱的时代发出一点光亮和温度。这个播客是几位专业新闻记者联合发起的个人项目,不代表我们供职的机构。取名不明白是因为在这个魔幻的国度有太多不符合常理值得探究的事情。我们希望每周能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不设限制的讨论。欢迎收听、订阅和分享。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不明白播客, RNZ News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2.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8/5/2025 - 7:46:2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