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a person of action! 加入【進步空間 Better Life Lab】社群,領取專屬禮物!
🏃 現在就到 LINE 搜尋「進步空間 Better Life Lab」,或直接點連結加入👉 https://bit.ly/4aaeaJy
🎁 加入社群並填寫完表單後,你就能收到劉軒別撰寫的《在後 AI 時代脫穎而出的五項關鍵能力》。希望這份指南能在快速變動的浪潮中,陪你釐清方向,建立更穩定的內在力量。
🌏 海外朋友的加入方式:
由於 LINE 社群僅開放台灣帳號,目前海外地區無法加入。
你可以改加入劉軒在Facebook或是Instagram的廣播頻道 Broadcast Channel,ㄧ樣能收到所有重要訊息,與同步參與相關活動。
• Facebook 廣播頻道 👉 https://bit.ly/4oWTARt
• Instagram 廣播頻道 👉 https://bit.ly/4okR4Ua
📒 加入Broadcast Channel之後填寫表單,也能立即獲得電子書喔!
▬ ▬ ▬ ▬ ▬ ▬
我們總是在問:「AI 會不會產生意識?」「它會不會取代我們的工作?」
但劉軒在這集單口節目想要探討的,不只是科技的未來,而是——我們自己。而AI科技 正在逼我們重新定義「人類的獨特性」。
當一首 AI 作的 R&B 能讓你沉醉、一段 AI 生成的短劇比真人版更好笑,甚至聊天機器人比你的朋友更懂回應情緒時,我們還能說「只有人類有靈魂、有感覺」嗎?
在這個被演算法塑造的時代,危機可能不是 AI 變得像人,而是人越來越活得像機器——用效率取代感受,用最佳化取代意義。
這一集,邀請你慢下來,
看看當世界被 AI 改寫,
我們還能守住哪些無法被複製,
也永遠無法被計算的東西。
💡重點段落
(01:26) AI 正在改寫我們對「意識」的定義?
(05:44) 靈魂屬於創作者,還是屬於感動的那一方?
(08:29) 維森鮑姆(Weizenbaum):我們渴望被理解的程度,遠超乎想像
(13:33) 蒙特羅(Montero):人類情感是否也是一種文化訓練的「模仿」?
(18:05) 最深的恐懼:不是 AI 變成人,而是人變成了機器
▬ ▬ ▬ ▬ ▬ ▬
💌歡迎分享您錄一段語音,分享您的故事、想法、和心得,並寄至我們的《How to人生學》聽眾專屬信箱:
[email protecte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