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珍·古道尔离世、燕子被东北寒潮冻毙的十月,我们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放老师聊了聊自然。
王放最为公众所熟知的研究对象是上海的貉,他总是说,“就是一丘之貉的貉”。在多年来与越来越多上海市民的协作观察中,他发现,貉的分布范围和生活习性在变化,围绕着貉结识的这群人也在变化。
观察一种动物,也是重新理解一个区域和城市的环境、四季、物种间的共生,就像谭恩美《后院观鸟》序言所写的那样:“观鸟让我们融入周围环境的节律,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本能渴望。它让我们归属于更浩瀚的事物,感知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回看人类进化的道路,回看我们的童年,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亲密的,这种亲密可以是知识性的,可以是情感性的,也可能是形而上的。
无论身处深山还是闹市,这种关系也是复杂的——观察松鼠翠鸟可能令人欣喜,另一些野生动物靠得太近则令人困扰甚至恐惧。王放说,多样性正是世界的本质,没有多样性也就没有人类。
最后,我们的对话走向海洋。王放为大海里的鲸豚深深吸引,适野的翻译思绪与南沙的海融为一体,之琪了解渤海的颜色和泥滩与沙滩的不同海鲜。在一个气候变化、人群愈发分裂的时代里,自然真正让我们感到不孤独。
本期节目由Prada与随机波动联合呈现。Sea Beyond是Prada集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共同推动的教育项目,旨在提升对可持续发展和海洋保护的意识。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16]为什么成年人比小朋友更害怕虫子?
[06:45]为什么不喜欢“自然教育”这个词?
[10:27]自然观察中有科学,也有情感
[16:42]如何发动上海市民一起“找貉”?
[24:57]在任何一片草地蹲下来,就可以开始自然观察
[32:56]成年人如何重新变得敏感,接收到自然的信号
[44:00]保持探索的好奇心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51:12]如果早点接触海洋,或许会成为海洋动物学家
[54:48]从内陆搬到海边,生活图景如何变化?
[1:02:04]从吃海鲜了解海洋,也并不丢人
[1:07:41]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气候变化
[1:12:50]如果不用爱与悲伤,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动物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Nocturne Samurai, by Shani
HillTopTrio, by Sloop John B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1:20:59
--------
1:20:59
【随机波动163】校园餐:宏大又微小,喂养即政治
上个月沸沸扬扬的上海校园午餐争议,让早已远离校园的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小时候是怎么解决午饭的?
作为在世纪之交进入小学的一代人,我们的午餐解决方案在今天看来是相当粗放和多样的:回家吃饭、自带便当的情况普遍;在社区小饭桌和非正式经济的小摊贩处解决也很常见;即便是由政府主导的统一配餐,也留给了每个孩子、每个家庭自主选择的余地。但无论如何,作为曾经的小孩我们都知道,能吃好饭,有充分的时间吃饭,跟喜欢的朋友一起吃饭,几乎是一天学校生活中唯一的“盼头”。
校园午餐的问题既宏大又微小,从家庭责任到慈善项目,再到公共政策,它经历了复杂的流变;从无偿的照料,到在市场中被重新定价,它也始终没有摆脱廉价陷阱。它所涉及到的问题,不仅关乎学校,关乎儿童,也关乎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什么是好的食物,谁应该负责提供这些食物,以及准备这些食物的劳动,是否有尊严和公平的报酬。它关乎一个社会,在关心效率和增长的同时,是否同样关心养育和照护;在市场与国家两头巨兽之外,是否还有足够多元、在地的社区、附近,让更灵活的喂养方式能够生根、长大。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40]校园餐:宏大又微小,喂养即政治
[03:20]什么是好的食物,什么是好的工作?
[06:50]我们小时候怎么吃午餐:邻里互助、社区小饭桌、开发区标准化餐盒
[19:50]美国校园午餐的女性主义历史
[23:30]新英格兰厨房的兴起:移民、营养话语和儿童价值的转变
[29:20]在标准化食品安全系统建立之前,不同阶层的母亲都面临照料困境
[34:50]费城校园午餐计划:既吸纳了社会边缘的女性,又意味着对廉价女性劳动力的剥削
[39:40]大萧条、二战和冷战中的美国校园午餐:培养强壮下一代、稳定农产品价格
[44:10]校园午餐营养标准的变迁:从补助贫困向全民健康转型
[50:10]从营养标准到执行:美国公共政策如何成型
[01:01:40]中国的学生餐营养指南:与美国思路类似,兼具中餐特色
[01:06:50]上海中芯国际学校事件推动了“陪餐制度”
[01:12:30]校园餐之外的“小饭桌”:从家庭作坊到托管机构
[01:20:00]社区母职:有组织、有韧性的女性互助网络
[01:25:20]公立学校现状:压缩儿童“再生产”时间,为“生产”服务
[01:32:30]吃饭的情感价值是难以定价的
[01:35:20]日本校园午餐的历史
[01:38:20]日本主妇的“便当抑郁”
[01:42:30]美国的MAHA mom:传统性别角色的回潮
[01:44:30]从回家吃饭APP到成人版小饭桌:社区照护的可能
[01:54:40]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喂养和照料是廉价甚至免费劳动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The Original French Chef Theme” by Alexandre Desplat
片尾:“Time After Time” by Margaret Whiting
【本期节目参考的书籍和资料】
The Labor of Lunch:Why We Need Real Food and Real Jobs in American Public Schools by Jennifer E. Gaddis
What Happens to School Lunches in the MAHA Era?by Jessica Winter
https://www.newyorker.com/news/the-lede/what-happens-to-school-lunches-in-the-maha-era
Shokuiku – How Japan Leverages School Meals as a “Living Textbook” for Lifelong Healthy Eating
https://gcnf.org/how-japan-leverages-school-meals-as-a-living-textbook-for-lifelong-healthy-eating/
A Historical Review of Changes in Nutrition Standards of USDA Child Meal Programs Relative to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Nutritional Adequacy of Program Meals and the Diet and Nutritional Health of Participan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the Summer Food Service Program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690075
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by Gordon W. Gunderson
《学生餐营养指南》(国家卫健委,2017)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健委,2019)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