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Society & Culture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282
  • 【随机波动】王放:蹲下来看看荒草吧,在哪都能探索自然
    在珍·古道尔离世、燕子被东北寒潮冻毙的十月,我们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放老师聊了聊自然。 王放最为公众所熟知的研究对象是上海的貉,他总是说,“就是一丘之貉的貉”。在多年来与越来越多上海市民的协作观察中,他发现,貉的分布范围和生活习性在变化,围绕着貉结识的这群人也在变化。 观察一种动物,也是重新理解一个区域和城市的环境、四季、物种间的共生,就像谭恩美《后院观鸟》序言所写的那样:“观鸟让我们融入周围环境的节律,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本能渴望。它让我们归属于更浩瀚的事物,感知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回看人类进化的道路,回看我们的童年,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亲密的,这种亲密可以是知识性的,可以是情感性的,也可能是形而上的。 无论身处深山还是闹市,这种关系也是复杂的——观察松鼠翠鸟可能令人欣喜,另一些野生动物靠得太近则令人困扰甚至恐惧。王放说,多样性正是世界的本质,没有多样性也就没有人类。 最后,我们的对话走向海洋。王放为大海里的鲸豚深深吸引,适野的翻译思绪与南沙的海融为一体,之琪了解渤海的颜色和泥滩与沙滩的不同海鲜。在一个气候变化、人群愈发分裂的时代里,自然真正让我们感到不孤独。 本期节目由Prada与随机波动联合呈现。Sea Beyond是Prada集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共同推动的教育项目,旨在提升对可持续发展和海洋保护的意识。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16]为什么成年人比小朋友更害怕虫子? [06:45]为什么不喜欢“自然教育”这个词? [10:27]自然观察中有科学,也有情感 [16:42]如何发动上海市民一起“找貉”? [24:57]在任何一片草地蹲下来,就可以开始自然观察 [32:56]成年人如何重新变得敏感,接收到自然的信号 [44:00]保持探索的好奇心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51:12]如果早点接触海洋,或许会成为海洋动物学家 [54:48]从内陆搬到海边,生活图景如何变化? [1:02:04]从吃海鲜了解海洋,也并不丢人 [1:07:41]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气候变化 [1:12:50]如果不用爱与悲伤,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动物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Nocturne Samurai, by Shani HillTopTrio, by Sloop John B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1:20:59
  • 【随机波动163】校园餐:宏大又微小,喂养即政治
    上个月沸沸扬扬的上海校园午餐争议,让早已远离校园的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小时候是怎么解决午饭的? 作为在世纪之交进入小学的一代人,我们的午餐解决方案在今天看来是相当粗放和多样的:回家吃饭、自带便当的情况普遍;在社区小饭桌和非正式经济的小摊贩处解决也很常见;即便是由政府主导的统一配餐,也留给了每个孩子、每个家庭自主选择的余地。但无论如何,作为曾经的小孩我们都知道,能吃好饭,有充分的时间吃饭,跟喜欢的朋友一起吃饭,几乎是一天学校生活中唯一的“盼头”。 校园午餐的问题既宏大又微小,从家庭责任到慈善项目,再到公共政策,它经历了复杂的流变;从无偿的照料,到在市场中被重新定价,它也始终没有摆脱廉价陷阱。它所涉及到的问题,不仅关乎学校,关乎儿童,也关乎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什么是好的食物,谁应该负责提供这些食物,以及准备这些食物的劳动,是否有尊严和公平的报酬。它关乎一个社会,在关心效率和增长的同时,是否同样关心养育和照护;在市场与国家两头巨兽之外,是否还有足够多元、在地的社区、附近,让更灵活的喂养方式能够生根、长大。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40]校园餐:宏大又微小,喂养即政治 [03:20]什么是好的食物,什么是好的工作? [06:50]我们小时候怎么吃午餐:邻里互助、社区小饭桌、开发区标准化餐盒 [19:50]美国校园午餐的女性主义历史 [23:30]新英格兰厨房的兴起:移民、营养话语和儿童价值的转变 [29:20]在标准化食品安全系统建立之前,不同阶层的母亲都面临照料困境 [34:50]费城校园午餐计划:既吸纳了社会边缘的女性,又意味着对廉价女性劳动力的剥削 [39:40]大萧条、二战和冷战中的美国校园午餐:培养强壮下一代、稳定农产品价格 [44:10]校园午餐营养标准的变迁:从补助贫困向全民健康转型 [50:10]从营养标准到执行:美国公共政策如何成型 [01:01:40]中国的学生餐营养指南:与美国思路类似,兼具中餐特色 [01:06:50]上海中芯国际学校事件推动了“陪餐制度” [01:12:30]校园餐之外的“小饭桌”:从家庭作坊到托管机构 [01:20:00]社区母职:有组织、有韧性的女性互助网络 [01:25:20]公立学校现状:压缩儿童“再生产”时间,为“生产”服务 [01:32:30]吃饭的情感价值是难以定价的 [01:35:20]日本校园午餐的历史 [01:38:20]日本主妇的“便当抑郁” [01:42:30]美国的MAHA mom:传统性别角色的回潮 [01:44:30]从回家吃饭APP到成人版小饭桌:社区照护的可能 [01:54:40]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喂养和照料是廉价甚至免费劳动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The Original French Chef Theme” by Alexandre Desplat 片尾:“Time After Time” by Margaret Whiting 【本期节目参考的书籍和资料】 The Labor of Lunch:Why We Need Real Food and Real Jobs in American Public Schools by Jennifer E. Gaddis What Happens to School Lunches in the MAHA Era?by Jessica Winter https://www.newyorker.com/news/the-lede/what-happens-to-school-lunches-in-the-maha-era Shokuiku – How Japan Leverages School Meals as a “Living Textbook” for Lifelong Healthy Eating  https://gcnf.org/how-japan-leverages-school-meals-as-a-living-textbook-for-lifelong-healthy-eating/ A Historical Review of Changes in Nutrition Standards of USDA Child Meal Programs Relative to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Nutritional Adequacy of Program Meals and the Diet and Nutritional Health of Participan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the Summer Food Service Program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690075 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by Gordon W. Gunderson 《学生餐营养指南》(国家卫健委,2017)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健委,2019)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1:59:17
  • her edition预告 | 对话尹秀珍:做艺术心里愉悦,活着的意义在这
    「her edition」第六期节目今日上线,本期嘉宾是我们都非常喜欢的艺术家尹秀珍。 见到尹秀珍时,正值北京八月末的酷暑,她回忆起童年的夏天,住在京棉厂的宿舍里,躺在凉席上看星星,或者到厂里看大人织布。妈妈带回家的刀口布是她最早的创作材料,她裁剪、缝织它们,弄坏了就藏到箱底,不让大人发现。似乎从那时她就知道,艺术携带着某种天真的破坏性,而创造力来自于不怕做坏的游戏之心。几十年过去了,她对艺术的初心未改,孩童般的愉悦依然是她创作的所起与所终。 her edition 是一档由女装品牌 edition 与「随机波动」共同发起的播客节目,通过多元对话,联结一幅当代 Gentlewomen 群像。her edition 可以理解为「属于她的篇章」,本节目致力呈现不同女性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看见她们的关怀、创造与劳动,向时代与生活提出的问题,回以女性的答案。 欢迎你在小宇宙、微信音频、苹果播客、豆瓣、网易云及喜马拉雅等平台订阅收听。
    --------  
    1:35
  • 【随机波动】和费德勒一起,向着场下与幕后的方向鼓掌
    欢迎来到中国网球赛季的第二期也是最后一期节目!10月8日,我们有幸在上海见到了网球巨星费德勒。退役后,他陪伴家人、环球旅行,也努力练习高尔夫,争取跟上老对手纳达尔的步伐。如今,网球仍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换了种形式。从持续挥拍、跑动、击球的顶尖运动员,到网球赛事的举办者、网球文化的推广者、四个喜爱网球的孩子的父亲,费德勒完成了从场上到场下、从聚光灯下到幕后的转变。 这种转变让他看到很多为网球事业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83岁的刘运智便是其中之一。她1958年入选上海市队,是上海早期专业的网球运动员之一。因伤退役后,她先后担任网球教练、裁判以及网球场地的建造和翻新者。在全球范围内,她参与建造和翻新的网球场超过4000余片,其中包括上海市静安体育馆网球场。2007年上海举办大师杯网球赛时,费德勒正是第一位使用这片球场的专业球员。而他也是最近使用这片球场的人——10月8日早上,他刚带着儿子在同一片场地练球。 当两位不同国家、不同世代、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网球人重逢,除了拥抱与问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彼此的道谢。这感谢意味着看见幕后英雄的辛劳与付出;意味着对彼此坚持做热爱之事的认可与赞赏;也指向一项运动联结人与人的无限潜能。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目光从球场上转向场下、场外,转向运动员团队、场地维护者、穿线师等职业。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一场场精彩的比赛成为可能。也正如费德勒在昂跑“致敬每一场”活动上所言,Thanks for playing是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正是在社群中,在自发的运动中,人们和彼此联结起来。 希望大家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喜爱的游戏,能尽情在场上玩耍,也能看见场下的幕后英雄。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0:18]来上海见费德勒和球场下的无名英雄刘运智 [07:45]刘运智主持修建了上海大师赛的比赛场地 [12:22]大卫·华莱士笔下的网球和网球场 [14:53]为什么主流的硬地球场是蓝色的? [17:08]温网的球场和园艺主管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24:24]职业球员的健康和运动寿命离不开康复师的保障 [28:36]适野的网球搭子就是一名职业的康复师 [32:41]从顶级穿线师的角度看职业网球的变化 [36:32]独自上场的运动也离不开团队、朋友和社群 [38:41]为什么在流行文化中网球经常被用来探讨关系 [41:51]网球在文学中常常作为一种阶层象征出现 [45:35]打网球的女性不够温驯?打网球的男生不够阳刚? [49:51]热爱一项运动的人,会通过各种方式与它发生关系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BOOM BOOM PAM, by IamDayLigh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53:25
  • 【随机波动】对话郑钦文:忘记成就,我在学习如何重新开始
    你即将听到的这期节目有些特别。首先,我们迎来了一位重磅嘉宾——网球运动员郑钦文;其次,这期节目也标志着随机波动向着视频播客勇敢迈出第一步。欢迎大家在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和YouTube订阅我们的视频节目,更方便对应是谁在「嗯嗯嗯」和「哈哈哈」。:) 钦文在昨天中网女单第三轮的比赛中因伤退赛,我们和许多朋友一样,关注着这场比赛,也担心着她的手肘。在与钦文的聊天中,我们询问了她的手术和恢复情况,她想念在赛场上大力挥拍的感觉,也感慨康复路上总是那最后那一点点最难走。 在短暂离开赛场的两三个月时间里,钦文都做了什么?她是否感到焦虑?如今回来,她说自己要忘记过去耀眼的成就,正在学习如何重新开始、找回状态。 在客观数据与具身感受之间,在尊重对手与求胜心切之间,在输赢有时和奔波无止之间,踏入职业赛场第四年的郑钦文比从前更清晰、更坚定。爱拼想赢,也寻找与网球disconnect的时间;即使输了,也努力享受每一段旅程。 网球是竞技,也是生活本身。作为网球观众和爱好者的我们也共享这样的感受——每一次的击球中看见自己,也看见对手,面对竞争与胜负,从胆怯一步步走向享受。这是一条走向勇敢和自由的路,也是一条从抗阻的快乐中摸索成长的路,在灰暗时刻用身体擦出一些火光。 最后,祝每个人都能找到这样一条路,以运动或其他方式,从身体或其他地方,更要祝福钦文,经历风雨后,行向更高处。 本期节目为NIKE与小宇宙APP特别企划的「不试试看,哪来胜算 (https://collection.xiaoyuzhoufm.com/nike)」系列节目之一。感谢NIKE对本期节目的特别支持。 https://media24.fireside.fm/file/fireside-uploads-2024/images/a/a05075d5-4f3a-45ac-afff-580f795c5d77/ChF23Yff.jpg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0:10]好消息:我们的视频播客上线啦! [01:40]欢迎重磅嘉宾:郑钦文 [02:10]如何下定决心做肘部手术? [03:30]康复的心路历程 [04:20]如何习惯甚至突破疼痛 [05:20]康复过程中如何应对焦虑 [06:10]休息也需要学习 [07:20]如何找回比赛状态 [07:50]澳网亚军和奥运金牌如何影响心态和战术 [09:40]团队对球员的重要性 [11:10]数据是客观的,球员状态是主观的 [13:00]进入职业赛场第四年,要比赛也要享受生活 [15:00]在红土迎战萨巴伦卡:要打破对对手的“尊重” ———— [16:10]在Nike Challenge Court同时见到七位球星是什么体验? [20:10]学网球后看网球,有何全新体验? [25:30]要不要去赢?即便有失误的风险 [30:30]要学会打没那么舒服的球 [36:30] 运动也是一种表达,让人感到自由 [40:10]今年我们解锁的新运动:攀岩、普拉提、定向越野 [49:30]身体先迈出一步,心态会慢慢跟上 [54:05]竞技是游戏,快乐很重要 [01:02:16]阿卡的网球之道:在成功和幸福之间,选择幸福,幸福本身也是巨大的成功 [01:07:20]大阪直美的人生第二盘:成为母亲,回归赛场 [01:09:00]《香港四径大步走》:亲身感受和所见风景是永恒的 [01:15:10]从why do it到why not:希望大家都能遇到自己喜欢的运动!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Out of Flux” by DABOOMJIGGLE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1:16:58

More Society & Culture podcasts

About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一档泛文化类播客,每周三中午12:00更新,新浪微博@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Conversations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Podcasts in Family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8/2025 - 10:14:1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