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Education硅谷育儿少数派 | Education Minority

硅谷育儿少数派 | Education Minority

Lena
硅谷育儿少数派 | Education Minority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35
  • 没有教室、全球游学、颠覆传统|就读创新大学(Minerva),是一种什么体验?
    Minerva大学是一所位于旧金山的前沿创新型大学,致力于颠覆传统高等教育的模式。它没有固定校园和实体教室,取而代之的是全球轮换的城市学习与线上小班互动课堂。学生在四年内将居住于七座不同的国际城市,课程以“能力导向”为核心,强调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跨文化协作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这类以全球流动、真实场域和技能培养为特色的“未来型大学”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凤毛麟角,而Minerva也因此被视为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实验性与前瞻性的代表之一。它不仅重新定义了“上大学”的方式,也持续激发着全球教育者对于高教未来形态的深层思考。在本期节目中,Lena邀请到即将从Minerva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田家源,分享他在这所“没有教室”的大学四年求学旅程,讲述学习如何突破教室边界、与世界同步成长的真实体验。*节目中提到的专有名词解析:世界大学真实影响力排名:WURI(World’s Universities with Real Impact)WURI(World’s Universities with Real Impact)是一个聚焦于“真实世界影响力”的全球大学排名系统。不同于传统大学排名(如QS、THE)侧重论文数量、学术声誉等,WURI 更看重的是大学在以下方面的实际表现和社会价值:教育创新(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与伦理工业合作与实用研究学生就业能力技术和AI的应用该排名由韩国汉阳大学发起,联合包括联合国培训与研究所(UNITAR)、斯坦福大学国际创新中心等国际机构共同推动。HC:Habits of Mind(思维习惯)在 Minerva 大学的课程体系中,HC(Habits of Mind) 是学生学习的四大能力之一“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自动调动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内化的思维肌肉”。例如:系统性思考(Systematic Thinking)基于证据的判断(Evidence-based Evaluation)识别逻辑谬误(Identifying Logical Fallacies)概率推理(Probabilistic Reasoning)这些不是学一门课背下来就完了的知识,而是需要不断练习、在各种学科和真实情境中迁移运用的能力,最终变成你面对问题时的“直觉反应”。Lead Principles(领导原则)Lead Principles(引导原则) 是 Minerva 的教学理念之一,指的是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团队协作和社会行动中需要具备的价值导向和决策原则。它们通常和道德判断、责任感、系统性思维等紧密相关,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不只是“聪明地”解决问题,更是“负责任地”做出选择。比如:道德领导(Moral Leadership)系统责任感(Systems Thinking for Impact)长期视角的思考(Long-term Consequentialism)这些原则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通过项目实践、跨文化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成为不仅聪明、更有担当的全球公民。*节目内容时间点:00:27: Lena分享春假带娃感悟:适当躺平的好处01:33: 主题和嘉宾介绍02:06: 诞生硅谷的创新教育:Minerva大学05:35: 访谈开始:田家源自我介绍06:26: 怎样的机缘巧合选择了Minerva?07:51: 低录取率:Minerva不一定挑学霸09:06: 爸妈坚定支持去Minerva09:44: 爸妈的顾虑也很make sense10:45: 学校的宿舍和local partner11:30: “没有教室和校园“的利和弊12:28:从加州到首尔:城市更换的挑战13:16: 多巴胺之后的实际挑战14:14: 城市更换的体验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与这座城市相处15:02: 第一天来到旧金山的冲击16:31: 第一天上课的经历17:28: 那些年轮换过的城市18:37: 疫情对“全球轮换学习”体验的影响19:15: 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情感22:01: 在柏林,我终于学了如何与这个城市相处23:13: 对于Minerva的“能力本位教育”的体验24:30: 大学四年,对生活技能有很大的提升24:55: Minerva不太适合从一开始就决定专攻某项学科的学生,更适合愿意尝试和试错的同学26:25: 如果重选一次,还会再选Minerva吗?27:35: 家源介绍自己在做的创业项目29:26: Minerva青睐怎样的人才?31:56: 在Minerva的奇特的同学们33:29: 在Minerva的华人同学:多元化的“七人七色”34:51: 与传统大学的差别之一:Minerva学生的样本量很小36:20: 创新大学里的同窗友谊:共同打怪的伙伴们37:48: 高中同学的朋友圈:围城效应38:22: 给高中的自己的建议:保持可持续的生活方式40:48: 四年感觉像过了四十年42:12: 毕业后的计划:去哥大读研44:15: 毕业生的角度看Minerva对教育形态的冲击和推动47:13: Minerva学生活跃的线下活动48:25: 在Minerva日常生活的schedule49:23: Minerva像Startup,参与者都有创业家精神?52:06: 学校只是个平台,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54:36: Lena总结:Minerva向我们抛出的问题——————————————————————————📰记得订阅节目的简报平台(newsletter): www.educationminority.com☕️喜欢我的节目,想要支持我的持续创作?欢迎给Lena买一杯提神咖啡:buymeacoffee.com
    --------  
    56:06
  • 冲突矛盾的日常 | 论二胎家庭中的手足关系
    本周,美国不少学校迎来了春假。对于许多有两个、甚至三个、四个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种全天候与孩子们“黏在一起”的时光,常常也是手足关系中矛盾冲突的高发期。本期节目,Lena特别邀请了在国内电台时期的老搭档——扎根硅谷14年的二胎妈妈潘皎,一起敞开心扉,聊聊那些关于二胎家庭的真实日常:手足之间矛盾的起因、调解冲突的挑战,以及身为父母,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亲子关系中不断摸索、学习、成长,最终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录制过程中,两位妈妈有欢笑的时刻、也有飙泪的时刻,深深的感受到了一次与老朋友久违地畅聊。希望把这期对话送给同样身处二胎家庭“修罗场”的你,愿我们彼此照见、互相陪伴。❤️节目的开头,还有Lena家两宝的“互相吐槽现场”,笑料不断,千万不要错过哦!-------------------------------------------------------------------------------------------------00:23: Lena开场:硅谷的春假来了02:59: Lena家两宝吐槽现场(英语对话)05:14: 与潘皎开聊:曾经的两位电台主播搭档重回话筒前08:21: 手足情深=“血脉压制”和“相爱相杀”09:24: 潘皎分享相差6岁间的哥哥妹妹日常相处模式10:32: 手足间争端的起源通常来源于“老二”12:43: 老大和老二: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14:14: 独生子女的八零后Lena对老大更容易感同身受15:15: 面对老二的歇斯底里:妈妈需要情绪的“金钟罩铁布衫”17:33: Lena生完老大后一度不想再生18:13: 潘皎:老二剥夺了我对老大的热爱18:46: 关于二娃之间的偏心21:38: 潘皎分享:自己如何意识到自己偏心27:08: 潘皎分享:家庭矛盾中最大的时期是我期待大的让小的29:22: Lena反思自己在二娃矛盾中处理不当的地方:对老儿的不同没有无条件接纳33:31: Lena举例:妹妹究竟有多难搞37:10: 无限度的退让和满足孩子的需求只能让家长最终崩溃42:10: 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只求真实,不求完美49:02: 潘皎分享处理亲子关系中的遗憾:承接不住孩子的情绪,妈妈的自责和愧疚感(泪水)56:05: 上一代多娃亲子关系 vs. 现在的二胎手足关系58:10: 手足关系避免踩坑:要给老大在老二面前留面子
    --------  
    1:03:54
  • AI时代的必修课:数字公民教育(Digital Citizenship)
    最近在Netflix上热播的英国犯罪题材迷你剧《Adolescence》,引发了全球教育界与家长圈的广泛热议:孩子在网上经历了什么,你真的了解吗?在社交媒体与虚拟世界中迷失的青少年,要如何学会辨别真伪、不被裹挟?在AI主导的未来社会中,他们才能不迷路?作为家长、作为学校,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防止更多的悲剧发生?本期节目,Lena与你浅谈她对这部热播剧所反映出来的青少年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解读(有剧透),并重点介绍一种应对之道 —— 美国当前大力推广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Digital Citizenship)。这一教育理念,正在成为帮助下一代建立健康、安全、负责任的网络行为的关键。“数字公民教育”(Digital Citizenship)由总部位于硅谷的非营利组织 Common Sense Media 于2010年推出,是一套与哈佛教育学院合作开发、面向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免费线上课程,目前已在美国及多个国家被广泛采纳与实践。Lena 也有幸专访了该机构的教育外联与公众参与副总裁 Merve Lapus,带来关于课程实践、理念内核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一手信息,助力更多家长与教育者了解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教育工具。*英文采访的中文翻译内容,请点击这里参照。Common Sense Media网站:www.commonsense.org00:30: Lena浅谈Netflix热播剧《迷惑少年时》(有剧透)06:41: 美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最新数据09:08: 什么是数字公民素养教育(Digital Citizenship)和Common Sense Media13:31: Lena采访Common Sense Media的教育外联与公众参与副总裁Merve Lapus 先生15:10: Merve回答Lena问题:数字公民课程如何从一个Idea发展到今天的版本?17:20: Merve列举在全国推进数字公民课程的过程中遇到哪些挑战19:24: Merve回答数字公民课程如何协助学校做更大的推广?22:36: Merve展开讲到全国AI素养日(AI Literacy Day)25:03: Merve提到如何帮助更多国家的孩子和学校接触到数字公民课程28:08: Merve给到家长们如何在Common Sense Media的网站上找到相关的学习内容30:45: Lena结尾
    --------  
    32:56
  • 传播学 = “会说话”?|与旧金山大学教授深度解析Communication
    上课时间到! 各位听众,准备好笔记本,这一期节目,Lena邀请到了她所在学校——旧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的陈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的传播学解密课!📝📚你是否对传播学这个专业感到好奇?你的孩子是否正在考虑报考传播学相关专业?Lena目前就读的硕士专业叫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专业传播),结合她过去10年在公关与营销领域的工作经验,以及目前在学术界的沉浸式学习,她对这个专业有太多想分享的见解!💡本期嘉宾陈教授是旧金山大学传播学及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s)的副教授,同时拥有多年在美国高校体系内学习与教学的经验。她将和Lena一起,带你深入探索传播学的核心价值,解答关于这个专业的常见误解,并揭示它在职场中的无限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0:24: Lena开场引出话题及嘉宾02:11: 采访开始:Lena介绍话题03:35: 陈教授自我介绍:从中国到美国的求学路径06:07: 陈教授为何爱上传播和公关:完美结合了创意与管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07:59: 陈教授概述:何为传播公关?10:34: Communication究竟应该翻译成“沟通学”还是“传播学”?14:42: 公共关系和传播学本质是一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15:51: 沟通的双向性不光是“说”和“听”,而是之后“行动上的改变”17:25: 沟通能力是领导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18:13: 陈教授:学生如何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18:56: 性格差别在培养沟通能力上应该“应人而论”20:15:外向型 vs 内向型: 都可以做沟通专业的工作21:10: 美国文化里更容易倾向外向型人才22:30: 家长误区:内向型的孩子不适合做传播类专业?25:18: 为什么外向型人才比较占优势?27:10: 美国文化中关于表达能力的”expressiveness”27:47: 不同的文化favor不同风格的表达风格28:43: Lena分享个人对于双语背景的认知过程: 双语是我独特的优势31:21: 陈教授分享个人在跨文化沟通之间的心路历程:“质疑-理解-成为-反思-破圈”34:14: 留学生、移民、国际人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优势34:55: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课堂上感受到的culture shock36:33: 陈教授建议:中国学生不要妄自菲薄,你在课堂上存在的本身就是一个value38:48: 陈教授介绍传播学专业的课程设置43:21: 陈教授分享:旧金山大学注重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44:06: 学生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对世界的真实的好奇心46:16:现今传播沟通学教育界面临的挑战:碎片化的信息和信息检防49:30: 我们可以做的小小行动:listen without judgement51:06: AI带来的给业界的冲击和变革:还是需要从培养基础技能开始53:29: 科技跟教育接轨越来越低龄化55:08: Lena结尾
    --------  
    56:48
  • 被硅谷遗忘的美学教育(Art Education)对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在人人都追捧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的硅谷,艺术与美学教育往往被边缘化。然而,在科技创新至上的时代,美术课真的无足轻重吗? 它在儿童成长与发育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那些看不见但深远的影响,又该如何被真正看见?本期节目,Lena 邀请了自己孩子学校的美术老师 Shoshana,一起探讨硅谷的美术教育现状。Shoshana 毕业于世界顶尖设计学府——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美术老师,也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曾跟随先生去往中国工作,在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和宋庆龄小学任教过三年。如今她在硅谷的一所专为高智商儿童设立的私立学校(gifted school)担任美术教师。在节目中,她将分享: 她对美学教育的独特见解 早年在中国的教学经历 硅谷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高智商儿童学校的教学体验*本期节目的采访部分为英文,如需中文翻译,请访问我们的简报平台(newsletter)同步阅读完整双语内容::https://shorturl.at/AgydQ友情提醒:本期采访对话的结尾有彩蛋!00:24: Lena介绍自己的艺术回归旅程:绘画之于童年01:40: 在戛纳与法国奶奶的邂逅02:25: 重新审视自己与画画之间的关系03:07: 重新回到画室,让画画回到生活中来03:52: 妈妈的重拾画笔对孩子们的正面影响04:28: 美术教育在Lena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及主流社会对其的态度05:21: 硅谷科技至上的主流教育06:15: Lena介绍嘉宾Shoshana的个人背景06:41: Shoshana的教学理念:Choise-based lessons08:07: 结尾彩蛋提醒08:18: Shoshana采访开头:介绍自己作为艺术教育者的经历10:02: Shoshana作为妈妈和教育者,如何在家里展开艺术熏陶和培养?11:08: 从纽约到巴黎,Shoshana分享她在艺术院校的求学经历12:00: Shoshana童年里如何成长为艺术创作者13:07: 宾夕法尼亚州的美术教育 vs. 加州美术教育13:45: Shoshana的父母对她艺术道路的支持14:18: Lena分享童年里一直在画画,直到高考...15:56: 加州的对美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更注重科技类的学科18:27: 为什么艺术和美学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如此重要?20:11: Lena分享油画给她带来的对美学教育的深度理解20:27: Shoshana提到美国,尤其是硅谷,崇尚高效工作和生产的文化21:59: Lena分享邂逅法国奶奶对她的启发:享受过程,而不是追求结果23:50: Shoshana分享美国美术教师的生存现状26:03: Lena分享自己孩子的实例:绘画是某些孩子更好的表达感受和情绪的方式27:27: Shoshana分享自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处理焦虑情绪的状态28:02: Lena的美学教育理论:年幼的孩子不一定要去上美术班,家里自由的创作空间效果一样好28:46: Lena的亲身感受:早期的绘画教育应该更多注重想法表达,而不是绘画技巧31:05: Shoshana反馈Lena,分享她的看法:孩子是艺术家,课堂是孩子的工作室32:17: Shoshana谈Choice-based lessons33:15: 如果应对一些固有的、结果导向型的对美术课的理解?34:38: 课堂上,同伴间的相互反馈对艺术成长和提升也很重要35:42: Shoshana在中国的教学经历38:26: Shoshana对中国学生的观察39:35: Shoshana当年经历的文化冲击41:23: Shoshana谈到她记忆中的中国家长41:56: Shoshana谈在硅谷高智商儿童学校任教的经历44:24: 教师的角色:是“旁边的引导者”,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46:50: 彩蛋!48:18: 尾声:开放式艺术课堂的快乐与美好
    --------  
    51:30

More Education podcasts

About 硅谷育儿少数派 | Education Minority

身处美国硅谷,80、90后家长们正面对着多元的教育路径、新旧育儿理念的碰撞,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思考与冲突。他们在焦虑中寻找平衡,在挑战中不断自我反思和成长。我是 Lena。作为一名有着8年全职妈妈经验的育儿观察者,我希望为家长们发声,关注他们在育儿路上的困境、挑战与成长。在这个节目里,我将与你分享作为一名全职妈妈的亲身经历与观察,探讨硅谷家长圈背后的育儿现象、世界各国的育儿趋势及文化议题,思考育儿者在新时代中的角色转变。*关于Lena: 资深市场公关人,双语主播,自媒体人,家长平权的先行倡导者,旧金山大学沟通传播学硕士,在硅谷全职育儿八年,育有两宝。热衷于通过自媒体分享育儿路上的新知与反思,致力于呈现家长们真实的声音,并通过独特的育儿视角来探讨家长这一角色的社会意义及价值。订阅节目简报平台(newsletter): www.educationminority.com合作邀约:[email protected]支持节目持续创作,欢迎给Lena买一杯咖啡:https://buymeacoffee.com/educationminorityInstagram/Facebook搜索:硅谷育儿少数派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硅谷育儿少数派 | Education Minority, Keep The Change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硅谷育儿少数派 | Education Minority: Podcasts in Family

Social
v7.17.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5/9/2025 - 5:57:4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