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Business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
雪球·财经有深度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2026
  • 3046.现金分红与回购注销:从股东选择到市场驱动的逻辑演变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现金分红与回购注销:从股东选择到市场驱动的逻辑演变,来自夏虫不可语冰-。在资本回报的两种核心路径中,现金分红赋予了股东自主决策权,使其能够根据个人判断决定是否将分红收益再投资于公司。而股份回购,特别是“回购注销”,则代表了一种公司主导的资本配置决策。它实质上是将本应分配的部分利润强制性地转化为对公司股权的集中投资,通过缩减股本直接提升每股内含价值,使股东在被动中提升持股比例。美国市场对回购注销的偏好,则远非仅由资本利得税与股息税的差异所能完全解释,其背后是一套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主导、深度绑定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制度体系。广泛的高管期权激励使得管理层有天然动力通过回购提振股价;同时,机构投资者作为压舱石,也更倾向于支持能够直接创造股东价值的资本运作方式。这使得回购注销已从单纯的回报工具,演变为美股市场的核心驱动力之一。2024年,美股全年公告回购规模约1.3万亿美元,逼近历史峰值,其中标普500成分股贡献了逾半壁江山。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科技巨头的领头作用,苹果、谷歌、脸书,英伟达四家公司的回购总额就高达约2300亿美元,这不仅反映了其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更凸显了回购在支撑巨头市值与市场信心方面的战略地位。相比之下,A股市场正处在从“为回购而回购”向“价值驱动式回购”过渡的早期阶段。2024年,A股回购总额创下1586亿元的历史新高,释放出积极的提速信号。然而,深入分析其结构可见两大特征:一是规模依然有限,仅相当于同期现金分红的6.6%,回报模式仍以分红为绝对主导;二是动机存在路径依赖,超过六成的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真正用于注销、以实现股本收缩和每股收益永久性提升的比例不足四成。这种结构性差异,根植于A股市场独特的股权生态。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若大规模推行“注销式回购”,等同于大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强制所有股东将利润留存在公司进行再投资。对于中小股东而言,这潜藏着一个关键风险:如果公司自身的投资回报率低下,这种强制再投资无异于将资本锁定在低效的资产中。一旦公司陷入困境需要清算,作为清偿顺序末位的股东,其逃生通道可能已在此前的回购决策中被悄然焊死。因此,回购注销在A股的普及,不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一场关于公司治理理念、股东权利结构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深层变革。市场在呼唤更多“注销式回购”的同时,也需警惕其在不完善治理结构下可能引发的代理问题与资本错配风险。
    --------  
    3:31
  • 3045.非医药背景投资者如何投资创新药?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非医药背景投资者如何投资创新药?来自野生创新药研究猿。从事创新药行业研究以来,接触的客户形形色色,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创新药的专业背景,而且很多人也没有精力再去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因此我被问得最多便是:创新药作为高风险的资产,没有医药专业背景,如何便捷、省力、高胜率投资创新药?这个问题主要来自非专业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同样也适用于散户。在此我分享一下我从业以来的感悟以及关于上述问题的观点。哪些原因造成非医药专业背景投资者很难深入研究创新药?我觉得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入门门槛高:这个是核心难度,一般刚开始深入研究就会面临一大堆看不明白的名词。其次,学习成本较高:需要熟悉所有不同疾病领域,例如肿瘤、自免等大类疾病下面还有若干细分,均需要深入学习。再一个,行业变化快:可能一个月不跟踪就会有新的变化,包括相关药物的进展发生变化,新的数据披露等等。那么,在不那么深入研究的情况下,要如何投资创新药,我觉得首先需要搞清楚创新药投资的阶段,那么创新药投资不同阶段如何划分呢?关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观点,就是在国内医药市场医保长期控费的大背景下,创新药板块大的增量空间主要还是来自于出海,大多数创新药公司市值的增长主要由出海驱动。而当前出海最主流的形式就是海外授权B D,B D是指创新药企业通过商务合作方式将自主研发药物或技术授权给海外合作伙伴,实现全球市场拓展的战略模式。而以海外授权B D作为核心关注点,我认为创新药投资阶段主要可以划分成:首先是完全没有B D预期,再出现B D预期,再到B D预期兑现,再到海外进入关键临床,再到海外关键临床数据读出,从而实现海外获批上市,释放海外销售数量。按照上述阶段划分,其实投资创新药就是赚两波钱,一波就是B D预期兑现之前,一波就是B D预期兑现之后。一般来说,“完全没有B D预期到出现B D预期再到B D预期兑现”阶段是具备高度不确定性的阶段,散户完全没有信息优势;而 “B D预期兑现再到海外进入关键临床,再到海外关键临床,从而实现海外获批上市,从而释放海外销售数量”阶段确定性相对较高。回归正题,基于上述创新药投资阶段的划分,非专业背景投资者要如何便捷、省力、高胜率地投资创新药呢?第一,标的的选择方面。选择M NC,M NC就是指跨国大药企,认证过的标的,即有产品授权给M NC的最靠谱,也就是说相关药物已经经过全球最顶级的药企的科学家的认证,成药确定性很高;再一个M NC的商业化能力也很强,未来在全球的销售放量不用担心。第二,投资时机的选择。“完全没有B D预期到B D预期兑现”阶段:很明显,对散户来说,要在这一阶段便捷、省力、高胜率的赚到创新药的钱是很难的,一方面是看不懂创新药就不敢重仓,一方面则是没有信息优势很难择时;“B D预期兑现到海外进入关键临床“阶段:这一阶段确定性最高,适合下手,因为M NC花了大价钱买了药物肯定是要往关键临床推进的,这一阶段海外市场价值初步兑现,相关公司市值也将随海外价值的兑现而增长;“海外进入关键临床再到海外销售放量”阶段:也是价值不断兑现的过程,不过兑现时间相对较长,这一阶段适合长期理念的价值投资者。总结下来,非医药背景投资者要便捷、省力、高胜率地投资创新药,就是要投资已经有药物授权给M NC的标的,最好的投资时机是在“B D预期兑现到海外进入关键临床“阶段,投资这一阶段时需要判断在B D预期兑现时标的市值包含了多少海外市场预期,若预期已打满则有可能利好出尽出现调整不再适合投资,关于这一点如何判断,后面有机会再分享。那么,投资思路有哪些?第一,买创新药E T F或者创新药基金,相当于打包买了一系列创新药资产,相对个股而言风险较低。第二,创新药板块波动较大,最好做右侧交易,左侧交易很容易抄在半山腰。总结一下,没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投资创新药最简单的路径就是找M NC认证过的标的,参考上面科伦博泰、百利天恒两个例子,搭着M NC的顺风车躺赢就行;相对在研究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其他创新药资产,投资M NC认证标的确定性更高。
    --------  
    5:26
  • 3044.为什么美国政府重新开门,却股债汇三杀了?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什么美国政府重新开门,却股债汇三杀了?来自超级定投家主理人。最近的美股波动有点大。自10月底创新高以来,虽然钠指、标普500的整体回撤幅度不算太大,但钠指在7个交易日里有3天的跌幅超过1.5%,对于宽基指数来说,也确实是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不过,11月10日,钠指以2.27%的单日涨幅,给投资者们又来了一剂“强心针”。然而11月13日正式开门后,美股各大指数出现显著回调,钠指跌超2%,科技股再度成为抛售核心。站在当下,大家可能最关心的问题是:第一,为什么十一月十日钠指大涨了?第二, 为什么钠指最近都在下跌?第三,接下来,美股是看涨还是看跌?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政府开门为什么会影响股市?11月10日美股各主要指数大涨的直接驱动,美国政府重新开门了。在此之前,政府停摆已经持续了40多天。那,为什么政府重新开门,可以推动指数上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政府停摆会对股市造成不利影响。事实上,核心的原因,就是市场流动性受阻,股市缺少“水”的支撑,上涨的阻力自然更大了。而流动性受阻的原因,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政府停摆期间,国债、税收等工作,还是按照此前的计划正常进行。国债发行时,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一些其他的投资者,就会用自己的多余存款,去购买国债。那么,这些钱,自然就不会被用来购买股票、黄金等其他资产了。税收也是类似。在政府停摆的情况下,财政部的账户收到钱之后,却无法正常地花到社保、基建等实体工作上,而是堆积在账户里。这就像一个堰塞湖,收集了很多水,但是出口堵住了,因此下游的田地都干涸了。此外,政府停摆期间,许多重要的数据无法正常公布,也影响了大家对于经济和股市的判断。造成的后果,我们也在前段时间看到了:首先, 美股调整,在两周不到的时间里,部分大型龙头科技股回撤超过15%;再看黄金,也在两周不到的时间里,发生了超过10%的回撤。政府宣布将重新开门,就相当于把“堰塞湖”的堵塞疏通,让原本堆积在财政部账户里的资金,得以正常地在市场和实体经济中流通。受到“水来了”的乐观预期影响,美股在当天表现非常积极。那为什么十一月十三日美股又走出股债汇三杀呢?主要是我们刚刚提到政府停摆期间,许多重要的数据无法正常公布,也影响了大家对于经济和股市的判断。叠加美联储内部出现罕见的政策分歧,鹰派与鸽派的声音同时增强,导致市场对12月降息25基点概率从先前60%多骤降至50%左右,而在一个月前,这个概率接近95%。所以这次降息预期的突变也导致引发了市场担忧:其次,为什么这几次都是科技板块领跌?事实上,这几次美股的大跌也不能说完全是因为政府停摆引起的。政府停摆,主要影响的是“流动性”这单一的方面,而影响股市的,更重要的还有“基本面”和“估值面”。在基本面和估值面上,近期美股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AI相关的、大型科技龙头股的估值泡沫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重视”。首先, “大空头”迈克尔·贝里旗下的基金披露,通过买入看空期权的方式,以较高仓位做空了美股的AI龙头公司;并且迈克尔·贝里本人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科技巨头正通过一些合法合规、但不合实际运作和投资逻辑的财务手段,人为夸大利润。高盛的分析师与宏观研究策略师在报告中写道,虽然当前股市并不像1999年那样在泡沫马上就要破裂的边缘,但AI热潮与21世纪初狂热景象愈发相似的风险,正在上升。在投资支出、企业利润、企业债务、降息周期等指标上,当前的“剧本”,都与20世纪末互联网泡沫最火热时的状况非常相似。软银集团在三季报中显示,已经清仓了某人工智能龙头公司的股票,但没有公布出售原因。虽然从目前来看,科技巨头的现金流和盈利表现还是比较坚实的,但市场的一个常见情况是,当估值过高时,稍有负面消息就可能引发市场情绪立刻逆转。在连续上涨较长时间之后,投资者也容易自发地,从“故事驱动”,转向“估值驱动”。而这,正是近期美股所发生的故事。十一月十三日这样的现象仍在延续:道指、标普500均收跌1.6%左右;而科技股整体表现不佳,钠斯达克指数下跌2.29%。那么接下来,美股是看涨还是看跌?市场瞬息万变,影响因素有种种,涨或者跌,这个最基础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上面,我已经讲解了一些“泡沫党”的观点。以下,从客观角度,来列举一些“乐观党”的观点:高盛另一个组的分析师在其最新研报中认为:尽管当前市场呈现出部分历史性泡沫的特征,但我们尚未身处其中。与过往泡沫最大的不同在于,本轮科技股上涨主要由强劲的基本面和实实在在的盈利增长所驱动,而非纯粹的投机狂热。摩根大通的分析师表示,将在年底前的任何抛售中逢低买入,包括近期因科技股估值担忧而出现的大幅下跌。即便是在大型科技公司内部,也存在一些分化。有的公司仍然保持较低的资本开支,有着强劲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使其成为科技板块内部的“防御性投资”之选。由此可见,当下市场的分歧确实在加大,即便是高盛内部,也存在显著的观点交锋。不过,可以看到的是,未来美股市场可能要更多地走向对基本面、估值面的关注。因此,如果你后续仍希望参与美股市场的投资,不如采用更多元的配置策略,以更好地平衡账户的风险收益比。
    --------  
    6:58
  • 3043.光伏“小作文”带来的暴跌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光伏“小作文”带来的暴跌,来自围棋投研。万万没想到,制造业核心龙头的下跌,竟然快要写成一个系列了,继机器人和工程器械板块的下跌后,11月12日光伏赛道也迎来了调整。光伏是最近内容里的“常客”,原因是反内卷相关新闻和信息非常多,同时“小作文”就更多,好的坏的都有,这些“作家”简直是乐此不疲。光伏赛道都比较纯粹,不像拓普那样有新增长曲线,也不像三一那样有出海潜力,看起来没有多个下跌理由。但实际上,光伏领域有两个逻辑能够影响到市值,就是最最原始的业绩和估值,说得再具体些,就是产业链价格(基本面)和反内卷进展(情绪面)。有了这个划分,就能一步步找到下跌的原因:一是价格端,昨天有多家硅片企业宣布降价,183N型硅片区间价跌到1.25到1.3元每片,甭管跌多少,降价就会让市场觉得价格战又要开始了。二是反内卷,有传闻说某组件公司的管理层暗示收储事件黄了。简单解释下,收储就是几家光伏龙头抱团,把市面上过剩产能收购掉,要么淘汰、要么高价卖,实现产能出清。因此,收储失败就意味着反内卷失败。三是对标美股,美国光伏上市公司阿特斯太阳能在昨晚大跌8个点,对国内资金情绪产生了影响。三个因素里谁的影响最大?显然是反内卷,因为这事儿会动摇光伏产业周期的拐点逻辑,一旦价格战重启就相当于从头再来了。接下去就要判断,变化是否存在以及影响大不大。其实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知道,上市公司管理层是不可能直接说收储失败的,既不合规,又对自己股价没好处,大概率是“有心之人”添油加醋。巧合的是,这两天在参加券商策略会,就和几家光伏企业有过交流。人家口风都紧得很,只愿意谈到联合体(就是抱团)进展正常,至于具体价格和股权比例等信息,都不敢多透露。被现场投资者们逼得没办法了,管理层给到四个字就是:静待花开。而且当天的“小作文”还惊动到了光伏协会,盘中朋友圈和公众号都紧急辟谣:明确小道消息均为不实消息,强调(反内卷等)相关工作一定会成功。坦白说,没想到业内的反应会那么大。按道理股价波动本是正常现象,估计是很多人辛辛苦苦的工作被全盘否定,觉得很气愤吧(其他原因不妄猜了)。再站得高一些,最近相关领导刚发表了署名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里面就提到“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坚决反对‘内卷式’竞争,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效能”,说明战略层面是无比清晰。综上,往近看“去产能”进展不错,往远看不要低估“反内卷”决心。顺便再看看另外两个因素:美股下跌的本质是涨多了,10个交易日直接股价翻倍,短期急涨后适当调整下很正常;硅片降价是需求放缓的正常现象,每年年底和春节前都是淡季,但上游硅料是实实在在的在涨价,从三季度开始,多晶硅就从3万多元/吨涨到5万多元/吨,后面都会慢慢传导下去的,不用急。最后就是扪心自问的环节,当时为什么要关注光伏赛道?永远离不开好公司和好价格,国内光伏企业在全球的地位不用多说,核心就是盈利能力能不能有点提升。当“反内卷”被提出时,就是往好赛道更近了一步。供需的背后就是周期,涨价了大家都扩产就供不应求,供应多了产能过剩就疯狂降价和减值,直到企业亏损后只能放弃部分产能,供给少了就要再次涨价,涨价了大家都扩产就供不应求......里面有个重要指标就是“亏钱”:往往龙头企业都亏钱的时候,行业就差不多见底;往往街边夫妻老婆店或者跨界选手都能赚大钱,行业就差不多见顶。当时看到隆基绿能一季度毛利率为负,就是值得兴奋的时候。至于“好价格”,现在很多光伏企业都是亏损或者刚刚扭亏,市盈率肯定是失真的,P市净率比较有参考意义,目前是近10年维度的25%分位数。当业绩处于底部反转、“反内卷”旗帜依然鲜明、估值仍在底部区间,就不必太过动摇,出现极致行情时,就是考验研究底气和信心的时候了。虽然看到很多制造业龙头慢慢进入到“好价格”区间,心里很是欣慰,自己产品建仓期是比较舒服的。
    --------  
    5:47
  • 3042.10月C P I和P P I的曙光初现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10月C P I和P P I的曙光初现,来自投投释道。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的通胀数据,给市场带来了久违的惊喜。无论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 I,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 P I,其同比与环比增速双双超出市场预期,尤其是P P I环比实现了自去年6月以来的首次转正。先看整体情况。10月C P I同比上涨0.2%,不仅由负转正,更高于市场预期的持平;环比同样上涨0.2%,延续了正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核心C P I同比为1.2%,环比上涨0.2%,内部需求动能呈现稳定修复态势。10月C P I的回升,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要推力来自于“双节”叠加的节日效应。中秋与国庆假期重合,使得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带动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旅游价格大幅上涨2.5%,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上涨8.6%和4.5%,涨幅均显著高于季节性规律。另一大拉动项是黄金饰品。受国际贵金属价格上行影响,国内金饰品价格环比飙升10.2%,推动包含金饰的“其他用品和服务”分项环比大涨3.8%,对C P I环比贡献显著。食品价格则呈现结构性特征。尽管猪肉价格因供大于求而继续下跌,但节日消费需求增加及降雨降温天气影响,使得鲜菜价格逆势上涨4.3%,鲜果价格亦上涨1.2%,共同支撑食品项环比实现0.3%的增长,表现强于季节性规律。尽管C P I的回升似有“特殊”性,但其回升幅度是高于市场对季节性变动的预期。再看P P I,同比下降2.1%,降幅较前值收窄,优于预期;最关键的是环比增速由0%提升至0.1%,实现了年内首次转正。这一转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结束了工业品价格持续疲软的局面,可能预示着供需关系正在迎来拐点。10月的P P I,从结构上看,制造业以外的采矿业表现强劲,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1.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更是大幅上涨5.3%,两者合计拉动P P I环比上涨约0.05个百分点,成为超预期的主要动力。也说明10月P P I走强与“反内卷”政策的逐步生效关系较大。而且其效果正沿着产业链自上而下传导:上游的煤炭、黑色金属等采掘业价格已连续3个月上涨;中游的造纸行业价格连续2个月上涨;近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也迎来首月转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工业价格环比由负转正,从9月的-0.1%改善至10月的0.1%。由于加工业在P P I中权重接近50%,其转正对整体指数的拉动作用至关重要。具体行业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上涨0.6%,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上涨0.2%,计算机整机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价格分别上涨0.5%和0.2%,反映出反内卷政策与全球AI资本开支带动的存储芯片涨价潮形成了合力。对股市而言,通胀数据的温和修复释放了积极信号。特别是消费和部分顺周期板块,价格企稳回升有助于改善企业盈利预期,吸引资金关注。“反内卷”政策持续发力下,光伏、锂电池等高端制造品种有望继续受益。当然,通胀数据是否能持续回暖还有待观察。但同时,投资者或许也应该开始思考在“低通胀”的旧剧本之后,如何为“温和再通胀”的新逻辑进行定价和交易。
    --------  
    4:31

More Business podcasts

About 雪球·财经有深度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雪球·财经有深度, The Curve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雪球·财经有深度: Podcasts in Family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16/2025 - 12:25:0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