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pp
Top stations
Podcasts
Live sports
Near you
Genres
Topics
Open app
Open app
Radio
Podcasts
Live sports
Near you
All contents
Popular sports
UEFA Champions League
UEFA Europa League
Premier League
NFL
NBA Basketball
Major League Baseball
NHL
Top music genres
Pop
Rock
Hip Hop
Chillout
Country
Oldies
Electro
Alternative
80s
Classical
House
Jazz
Top 40 & Charts
Soul
Classic Rock
Blues
Latin
90s
R'n'B
Ballads
Gothic
Punk
Hard Rock
Salsa
Dub
Top topics
News
Culture
Sports
Politics
Religion
Children
DJ
Comedy
Campus Radio
Interview
Christmas
Music
Education
Top categories
Comedy
News
Society & Culture
Sports
True Crime
A - H
I - P
Q - Z
The podcast starts in
- 0 sec.
Podcasts
Business
雪球·财经有深度
Listen to this podcast in the app for free:
radio.net
Sleep timer
Save favourites
Download for free in the App Store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
Business
Investing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2033
3053.在股市里,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在股市里,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来自福建东兴罗西。作为普通散户,我们总是幻想能够精准把握每次市场轮动,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但这种想法正是导致90%散户亏损的主要原因。试图预测市场短期走势,就像试图预测明天哪片云彩会下雨一样徒劳。真正的聪明人早已明白: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方舟。放弃精准择时,拥抱价值投资!那些长期盈利的投资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追求买在最低点,而是追求买得足够便宜;不追求卖在最高点,而是卖得足够合理。我们只需要手握硬核资产,这些硬核资产是你财富的“压舱石”。什么是硬核资产?它们通常具备以下特征:业务简单易懂,盈利模式清晰;估值合理,市盈率通常在20倍以下;分红股息稳定,股息率超过银行定期存款。行业地位稳固,有一定的护城河。当你持有这样的资产时,市场波动就不再是风险,而是机会。股价下跌意味着你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入更多股份,股息再投资能够加速财富积累。普通人只要不断执行这简单的几步,照样能致胜。第一步、选择硬核资产。只投资自己真正理解的公司,业务越简单越好。第二步、耐心等待好价格。好公司也需要好价格,低估时大胆买入,高估时从容卖出。第三步、坚持股息再投资。把分红继续投入,让雪球越滚越大。第四步、忽略短期噪音。市场总会有波动,但只要基本面没变,就要拿得住。投资其实很简单,但不容易。简单是因为原则很容易理解,不容易是因为需要对抗人性的弱点。当你能够做到“涨不喜、跌不悲,当你能够坚持“好股好价、长期持有”,你会发现,财富原来可以来得如此从容。记住:在股市中,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
2:24
--------
2:24
3052.一场华北秋雨后,玉米价格逻辑已彻底改变(下)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一场华北秋雨后,玉米价格逻辑已彻底改变(下),来自治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华北玉米品质问题,使得全国饲料厂的需求采购方都在关注东北玉米,那么华北玉米毒素超标的问题,是如何一步步搅动东北市场的玉米需求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抽丝剥茧,发现这一波11月以来玉米超预期涨价背后的真相。最先发现问题的是河南地区有经验的粮商,因为今年玉米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集中于豫南、豫东、皖北、鲁南、冀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饲料粮食贸易商去到田间地头突然发现农民手里的玉米不能收购,就算收购来也无法送给饲料厂。所以问题紧接着又来了,合作多年的饲料厂老客户怎么办?所以最开始华北粮食发霉地区的粮食贸易商涉足东北玉米市场的初衷是,替代性采购东北玉米,做跨区域玉米贸易回来以满足合作多年的饲料厂客户对玉米的需求。第二,在东北拥有烘干塔的粮食贸易商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在东北做烘干塔生意的粮商已经有五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好生意,人在家中坐,单从天上来。根本不用跑出去吆喝卖玉米,而是客户找上门,急着要,记者付定金。有了客户的订单,有了华北客户的预付款,和农民收粮的时候也就大胆了起来。所以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今年东北地区基层农户的售粮进度很快,事实上是如果粮食还是大规模的集中在农户手中,售粮主体众多的话,那么价格共识还是很难形成的,而现在,在华北粮商定金的支撑和订单给的勇气下,东北玉米有一次出现了集中,由农户向烘干塔的快速集中。所以干脆直接去东北,华北粮商为守护粮食贸易安全的主动出击,那些看到品质问题会持续扰动市场的华北贸易商,更进一步思考布局,在考虑2026年长期订单执行的情境下,他们首先想到了和东北烘干塔签订长约,但也有贸易商担心长约履约能力的问题,更长远打算问题,近些年华北玉米品质总是不好,饲料厂客户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种变化的背后可能是长期性的气候系统的变化,往后玉米市场的决赛圈就在东北,那么咱们就干脆去东北,自建烘干塔,收粮仓!朋友们呐,你们抖音看看,有多少的华北粮商在东北啊,其中有一个叫“河南聂氏农业发展”的粮商,老板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嗅觉最为敏锐,在吉林康平的烘干塔已经建好,在行情到来前已经开始收粮。更多的资金,更多的共识进一步汇聚东北。东北铁路局的发运数据,就很难说明问题,我找到的信息显示今年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自2025年10月秋收以来,粮食外调量同比增加超60%!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大家会发现:一场秋雨引发了品质的剧烈分化,将大量华北粮源隔绝在主流饲料渠道之外,创造了结构性的供给缺口;又因为贸易商敏锐的嗅觉,粮食从东北基层农户手中往体量更大的各类粮商手中汇集。参与市场的主体在一步步减少,向上的共识也就更加容易凝聚。在供给端不断凝聚共识的时候,不那么敏锐的需求端却在犯错,他们在降价共识方面出奇的一致,渠道库存、工厂库存都处在历史地位,都在按照刻舟求剑的方法等待12月粮价的低点。所以我坚信,一致反向预期落空,便是癫狂时!上面我们提到了饲料厂、淀粉厂以及渠道商的玉米库存处在历史低位,他们为什么会在华北玉米明显品质不行,玉米明显要涨价的历史时期不多建立库存呢?这都是刻舟求剑的历史经验惹的祸。我们都知道玉米每年从9月开始,从河南湖北等地区,从南到北逐步收割,直至10月底黑龙江地区收割完毕,这是基于积温环境特性的自然规律。农忙收获完成以后便是卖粮高峰季节,所以往年的11月都是新粮上市压力极大的时期,都是粮食最贱卖的时期,都是不急不慢的逐步建库存的时期。因为此时的新粮有的是,够吃一年的粮食在一个季度内收货完成了,抛压确实是很大的,所以不敏感的需求方不着急、把库存压低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历史经验总是如此。但历史不会总是重复。首先第一个问题就出在陈粮结转量很低,往年到头来,各家多多少少手中都会剩有上一年的玉米在仓库中,但近年来,大家普遍不压库存,在对玉米悲观预期下,库存便是个万恶的东西,才不要建库,我要随需随买!其次第二个问题是2025年一整年进口玉米数量大幅下滑,2025年前九个月进口玉米量仅有2024年同期的7%,零头而已,这又少了1000余万吨玉米结转库存。东北玉米出关最关键港口锦州港、鲅鱼圈港的港口库存数据,这收粮的季节已经基本过完,库存还是没有有效建立起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基层农户的粮食都是坐家卖,主动上门求购粮食的人太多,没必要往港口送。我找了全国各地饲料厂的玉米库存数据,这里面让人震惊的是,在10月这样的历年应当建立库存的月份,饲料厂的玉米原料库存竟然处在历史最低位。完全没看出一丝丝建库的意愿。还是想说刻舟求剑的历史经验害死人,大家完全没有基于全新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策略,从而出现集体性的战略误判。若时间回到2024年,在秋收季节,粮食在低位趴了持续超4个月,足够让大家不徐不疾的逐步建库,所以来到今年觉得时间还早,却浑然不知市场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秋收结束了,未来一年的原料库存却没有建起来。一致反向预期落空,便是癫狂时:在本应该是能底价低位建立库存的时期的一群需求方,猛然发现本应该在这一时期合理见涨的库存却在持续下掉,瞬间慌了神。我作为一名跨产业研究者,这样的现象见过太多遍,早已见怪不怪,只剩这些一脸懵的玉米需求方在风中凌乱。从而有了从10月31日以来,鲅鱼圈港现货价格从2080元到今日的2180元的“巨涨”,但港口到岗车辆却还在减少,熟悉农产品期货的人应该明白,两周时间这样的涨幅,对于农产品而言,是罕见的,这波行情,才是在起点。这不是短期惜售,而是共识逆转,这波上涨来的太快,太突然,太不符合经验、太不符合认知惯性,所以资本市场一时还没有反应归来,明明是收获季节收粮高峰期,却还上涨,这不合理,所以做空!空起来!期货盘面上的价格能说明一切问题,简言之:最近两周来,鲅鱼圈港现货上涨100元,玉米2601合约上涨64、玉米2603上涨45、玉米2605上涨22元:我来替大家分析一下:近期行情呈现现货强于期货、近期强于远期、基差大幅缩小的特点,背后隐含的信息是:资本市场认为这一轮上涨不合理,认为这是短期行为,是农户惜售,必将不久后跌回来。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答案是否,这绝不是什么短期惜售,而是共识逆转,只要稍稍沉下心来研究就可以发现真相:辽宁地区在东北收货最早,现在农户售粮进度也是最快,已经接近70%卖掉了,这个售粮进度在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政府东北铁路局粮食外调量也是历史从来没有过的一样,这所有现象背后共同指向了一个真相,即这是共识逆转。今天的行情绝不是什么短期行为,农户的惜售情绪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实际情况是华北粮商的到来,以及东北本地粮商在收到全国各地客户预付款以后,已经把整个东北地区玉米的售粮进度拉到了历史最快的状态。玉米在基层已经完成了初步流转,已经集中到了更有资金实力,更能进行长期博弈的少数群体手中了。如果真相真的如我所说,期货盘面一定会为高品质玉米的稀缺性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抢粮大战’进行定价。这不再是成本的推演,而是对稀缺性的溢价。相对应的那么这些在玉米期货上建立大量空头头寸的人,真的就应该瑟瑟发抖了,今天现货价格已经和未来三个月后的期货价格等同,贸易商还在收粮,三个月以后玉米粮价肯定不再是这个价格,收购玉米的资金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损耗成本都会加在未来的价格中,而如今玉米现货和未来三个月后的期货竟然是一致的,难道这些粮商的资金、仓储、管理和粮食自然损耗都是不要钱的吗?这价格一定是错误的。我毕业以来,职业道路发展特别顺利,依托光伏史诗级行情赚到了钱和个人IP,然后又在实业中亏了个精光,遭受一波波、又一波波现实的毒打。被毒打后,最大的收获可能是练就了更加贴近现实、却又冰冷的目光。当我用这个目光重新扫视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发现有些人仿佛活在童话世界里,天真的可爱,内心有着童话世界般的道德准则,然而这残酷的世界不是童话。回到我们今天关于玉米的讨论,今天这群“可爱”的人最大的童话逻辑是:养猪养鸡、养牛养羊都不赚钱,所以玉米就不该,也不能涨价。这是该不该的事儿吗?决定玉米是否要涨的核心要素是生猪存栏、是各类家禽存栏。现实的世界根本不看你是否盈利,是的,我承认,养殖业目前盈利不佳,但这并不能阻挡更进一步出现亏损,救赎他们的唯一指标就是存栏量的下滑,而很不幸,目前无论是生猪养殖、还是家禽养殖,其存栏量都处于历史最高位。母猪绝对数量虽然少于2023年,但是母猪的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却提升更多,现在全市场的张嘴每天要吃饲料的猪的数量是历史峰值,通过国家统计局的饲料产情就能验证,那么认为玉米能跌的依据是什么?只是因为玉米农户要讲道义而明明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低价销售吗?现实世界不是童话故事,人们呐,快醒醒吧。恰恰相反,今天养殖业的状态,非常有利于玉米形成趋势性上涨,我也跟踪观察生猪、家禽好久,他们每天都在喊亏损,鸡蛋价格连创新低,广西猪肉前段时间甚至跌破5元钱,但就是不见存栏量的下滑,大家都在拼命熬,家禽养殖农户往年盈利不佳会积极关停然后出去打工,现在外面工作不好找,养殖业都在扛着。既然扛着,这东西就要张嘴吃饭,现代配合饲料中约60%的成分是玉米,从而就要大量持续买玉米,想想那5亿张猪嘴和13.6亿张鸡鸭鹅嘴,以及高品质玉米严重不足的现实状态,这玉米能跌吗?那些把养殖业利润不佳当做看空玉米理由的人们呐,你们把这逻辑完全搞反了。粮食行业,国家政策是地也是天。全篇的每一点,都是围绕玉米价格“共识”这两个字来展开分析,那么在粮食行业,国家政策,就是所有人的共识基点,中国政府凭借超高的治理水平、充分的治理工具,在守护我们粮食安全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粮食价格的守护神。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粮食价格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儿,太贱太贵都不好,所以就有了中储粮这家公司,有了粮食价格的托底收购政策,也有了粮食拍卖适时投放政策。最近研究过程中我系统性的复盘了最近几年玉米的历史行情,发现国家政策确实是玉米价格的地与天,所有粮食价格的运行都必须充分重视国家政策,在阶段性抛压大时,全国各地的中储粮分子公司可以一直收,收到供求平衡为止,反之也亦然。我在这么多年的行情复盘中,还没有看到那一次粮食价格能违背国家意志的。长久以往,广大粮商粮贩们也被教育了,也都充分尊重国家粮食政策,关于未来一段时间玉米价格,也必然同样如此。作为收尾章节,我们就从国家收储、拍卖的态度来预测玉米价格的运行的可能区间,首先目前的价格肯定是有国家托底支撑的。登录中国储粮网查询粮油交易公告栏目,就可以看到每天动态滚动更新的持续的采购计划,此时此刻在此价格下,国家对玉米仍然是呵护的态度,事实上是在玉米集中上市的时期,国家态度利来如此以保障集中收粮农民的利益。很有可能当玉米价格运行区间来到了2500~2600之间时,就会先有拍卖传言,再有拍卖落地,如果一次拍卖不能冷却市场就再次拍卖、再再次,四次五次六次,再不行就把进口玉米放开,总之有的是办法治理玉米价格行情过热,彼时这波行情才会到头吧,而如今2180元期货的价格,或许才是起点。
--------
14:21
--------
14:21
3051.一场华北秋雨后,玉米价格逻辑已彻底改变(上)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一场华北秋雨后,玉米价格逻辑已彻底改变(上),来自治雨。当市场仍在惯性地讨论“丰产压力”与“供需缺口”时,一场不期而至的华北秋雨,已悄然改写了玉米市场的运行规则。真正的矛盾,并非总量的过剩,而是有效供给的“品质性坍塌”与预期驱动的“共识性短缺”之间的剧烈碰撞。本文旨在揭示,当前玉米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已从传统的实物供需,转向了关于“谁才是有效粮源”的共识博弈。我对玉米这个商品品种的关注也是源于生活:我生活于安徽凤阳地区,由于公司持有一个小的光伏电站,故而我经常关注天气情况,2025年9月上旬到10月中旬华北地区这漫长的40余天,光伏电站因为连续连绵秋雨,其发电量甚至比冬天最冷、发电量最差的时候还要差一些,彼时的我还只是气馁于自己三瓜两枣的电费收入的减少,而忽视更多广大的农民群体愁苦于这漫长的秋雨。真正让我开始关注农民、关注农业的是厂区周边农民进行晾晒的粮食,因为阴雨天气而霉变发臭,上下班路上看着这些霉变的粮食,看着绝收的农民除了要遭受经济损失,还要在阴雨中收拾这些因发臭被周边居民投诉的粮食时,我真正的意识到是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了。因为有“问题”就代表着有“机会”,交易机会往往是伴随着问题而来的。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每天睁眼玉米,闭眼农业,每天花在研究农业问题上的时间超过15个小时,结合着自己过往的认知框架和生活经验,有了一些自己感悟,也发现了玉米这个商品品种在2025年存在的“品质差”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从而也就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就让我们开始正文吧。由于农产品中玉米的市场化建设最为完善,且玉米占据中国每年粮食产量的40%,流通性最好,交易机会最显著,后面咱们得研究内容就更进一步聚焦于玉米这个品种。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农产品的研究方法论和我熟悉的工业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工业品中我们研究供需,看供需缺口,等待供不应求,从而发现价格机会。但在玉米领域,由于粮食安全大于天,国家储备库的存在,玉米实际上从来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甚至都不能让玉米出现供不应求的可能。由于国家稳健的粮食储备体系的存在,我们永远不要期盼出现供求缺口。不会出现供不应求却不意味着玉米价格不会变动,在国家设定的托底下限和调控上限的范围内,玉米以市场化手段运行,由于不存在供求缺口的问题,那么在国家设定的价格上下限内价格运行的本质就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共识”问题。所以研究玉米这个品种不是在研究供求矛盾,而是研究群体共识,而国家政策是所有人共识的凝聚点,在玉米期货研究领域,国家政策一定是大于天的,一定要顺国家政策意图而来。上面这段话值得您反复阅读品味,因为这是后文一系列思考研究的核心框架。有了玉米研究的方法论,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回答一系列问题了。有人说2025年玉米总产平衡,为何我还认为有交易机会?我看很多研究机构,甚至是主流知名机构,普遍不看好接下来玉米的价格行情,并对11月以来的玉米行情感到诧异和不可理解,他们的主要依据是虽然今年华北地区玉米在秋收季节因为烂场雨导致一定程度减产,但东北地区是大丰收啊,甚至认为丰收的带来的增产幅度大于减产幅度,从而得出了2026年玉米供应过剩、玉米缺乏趋势性行情的论断。你看,他们这些研究机构就没能搞明白:研究玉米不是研究供求,而是研究共识。我们站在“共识”的视角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我们就姑且认为东北玉米大丰收增产的量完全覆盖了华北减产的量,那么今年玉米的交易机会依旧是很大很大的,因为今年玉米产量结构的变化把需要凝结共识的主体数量大幅度减少。往年,在玉米价格形成的过程中,河南、河北、安徽、山东也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往年这些地区的粮数量还可以,质量也还可以,他们就是有效供给,是价格形成的参与者。那么彼时要让价格有共识,农民普遍形成惜售心态的难度就大幅增加,因为光光东北的农民惜售是不够的,因为东北惜售,而华北农民不惜售,价格一直向上的公式就无法形成。所以第一个核心结论来了,今年华北减产东北丰收,虽然总量稳定,但结构发生变化,只需要东北地区的农民形成一致性的“惜售共识”,价格便有了上涨动力,这是站在粮食研究共识视角下的第一个有意思的结论。但更有意思的事情还在后面。前面我们已经反复提到了,研究玉米要研究群体共识,由于今年全国玉米需求都要指望东北的玉米产量,所以东北产区农民们的共识就非常关键了。但这个共识并不容易形成,比如:粮食收回来水分大,自己没有烘干塔,不好储存,典型如地趴粮。那此时部分农民就会着急卖。再比如农民群体有贷款,过年资金需求旺盛,希望快速变现以应对生活各项支出从而破坏共识。但针对东北农民,今年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在改善上述问题,促成共识的达成。首先就是天气了,看天气预报,2025年11月16日东北地区将经历第一次寒潮平均降温6~12度,11月25日东北地区将再次经历寒潮,平均气温再降,从而使东北地区进入平均零下-10度以下的封冻模式,寒冷干燥的天气一方面有利于粮食的储存,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家一起猫冬,不卖了,贵贱不卖了,躲在屋子里过完年再说。天气变化,使得东北的农民群体天然的就在特点时间点具备共识可能。其实往年东北的气候特点也是一样的,为何今年就不同,就值得关注?咱们前面分析过,往年华北大量的玉米可以正常上市销售,东北纵使不卖粮大家也不会缺粮。而今年全国玉米都在关注东北呢,东北的共识,农民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次,2024年11到12月东北新粮集中上市期间,玉米价格很低很低,鲅鱼圈港的平舱价仅为1950元,而过完年以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了400多元,卖粮早的农民拍大腿觉得卖太早,没能等来行情,所以今年心态发生了变化,把粮食存起来年后再卖成了普遍共识。心态变了,就有办法,有人会担心粮食年前不卖,过年吃啥喝啥?瞌睡时就会有枕头,有屯粮的共识想法最重要,资金有办法就是:“粮食代存”并使用金融服务,把粮食放在存粮点儿,存粮点儿对接金融机构,相当于帮助农民围绕存粮做了一个玉米抵押贷,粮食不卖也照样有钱过大年,共识形成的又一个矛盾被解决了,一场属于玉米的,多年罕见的行情再一次被酝酿成熟。刚才我们提到,华北玉米虽然遭受烂秋雨,但在漫漫秋雨前,华北玉米也已经实现灌浆颗粒也已基本饱满,虽有减产但产量还是不少的,难道全国的玉米需求就非他东北玉米不可?都得看东北老农的脸色?正是因为华北玉米的产量从数值上看也还可以,这也成为了众多研究机构看空玉米的原因。可实际情况是玉米需求方,尤其是饲料玉米需求还真的得求购东北玉米,甚至有些非东北玉米不可的意思,核心原因在于:华北玉米毒素超标,黄曲霉素、呕吐毒素,最近又出来一个伏马毒素,这些都是饲料厂验收玉米的必检内容,因为这些毒素的存在会使得动物生病、呕吐、生长缓慢。这些玉米中的毒素来自于持续秋雨导致湿度过高,玉米无法晾晒从而霉菌滋生,这些玉米更好的去处是工业酒精厂、燃料乙醇厂、以及对毒素要求不高的发酵类深加工工厂等,但不能用于饲料厂。一场秋雨引发了品质的剧烈分化,将大量华北粮源隔绝在主流饲料渠道之外,创造了结构性的供给缺口。玉米是饲料之王,饲料需求占玉米总消费量的官方统计数据是64%,而我自己按照大豆进口量以及饲料中豆粕占比的方式推测测算分析,发现饲料需求对玉米总消费量的比重有可能超过70%,华北地区如此大规模的玉米霉变对玉米价格的共识格局带来了一系列深远影响。
--------
9:41
--------
9:41
3050.年末风格再平衡,市场下一站去哪儿?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年末风格再平衡,市场下一站去哪儿?来自超级定投家主理。又到一年年末,市场对于风格变化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从10月以来的近期市场行情来看,涨幅靠前的行业大都属于周期、消费和金融板块;而之前比较强势的通信和制造板块,则回撤明显。那么,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年末风格“再平衡”的过程中,哪些行业主题会是市场的下一站呢?现在,就要这篇文章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风格“再平衡”后的潜在板块机会。先来看哪些板块,更有机会?在最近的震荡行情中,市场似乎还没有形成非常明显的主线,一些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无厘头行情”再度浮现。不过,也有一些态势正在酝酿中。目前,市场热度较高、且有望在风格变化后接棒主线的,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消费、周期、红利。但,这三个板块在9月以来的走势,也有比较大的分化。表现最好的是周期,在9月末大幅上涨后开始震荡;红利指数的涨幅不高,但10月以来的表现非常稳健,波动远小于万得全A;消费板块相对较弱,不过这两周的低位反弹,力度也不小。接下来,还是一贯的大白话风格,分板块来和大家拆解清楚它们背后的机遇与风险。第一是消费板块。消费板块大涨,其中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单日涨幅均超过3%,还是比较少见的幅度了。而主要原因,是10月通胀数据还不错,大大提振了消费板块的情绪: CPI同比回升0.2%,好于市场预期的0%; CPI环比回升0.2%,也好于季节性的0.1%。数据虽好,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波行情能走多远?由于消费板块内部的分化也不小,咱们分具体行业来看。消费板块近期行情由数据、政策与产业链红利共同驱动:食品饮料随 10 月 CPI 超预期走高,短期估值低、交易拥挤度低具备性价比,但白酒板块业绩平淡,基本面反转时点待明确;消费者服务受益于海南免税政策 + 双节出行数据,顺周期属性弱于白酒,经济弱复苏下改善预期更乐观;农林牧渔作为反内卷政策涉及行业之一,今年以来主要的上涨行情出现在7-8月份,跟随反内卷整体的热度走出上涨。跟随反内卷政策热度上涨,后续需关注猪价等价格变动,当前基本面仍处震荡;轻工制造受潮玩产业链带动前期走强,可关注新消费超跌及 A 股产业链机会。第二是周期板块,周期板块未来的核心逻辑围绕 “有色金属的多元驱动” 与 “反内卷政策下的供需改善” 两大主线展开:有色金属作为年内涨幅领先的板块,逻辑多元且强势:贵金属依托美联储降息周期与通胀形成双重支撑;工业金属受益于铜供给扰动带来的价格提振;稀有金属则凭借高战略价值,借中美贸易摩擦反复获得热点催化,各细分领域均有明确驱动。反内卷主题则聚焦政策与供需的共振:煤炭因冬季需求旺季叠加政策限产缩供给,10 月后价格超预期走强,旺季红利 + 前期超跌让后续仍具空间;基础化工价格指数低位企稳、供需格局优于纯内需地产链品种,若反内卷政策持续见效,有望成为格局改善较突出的领域。最后,红利,未来的逻辑是什么?红利板块未来的核心逻辑是 “资产荒现象持续发酵”,其行情驱动并非依赖自身基本面,而是由市场资金的配置压力支撑:当前银行存贷款增速差仍存,10 月社融、信贷均低于预期,内生性融资需求偏弱,叠加信用利差收窄至年内新低,机构端的资金配置压力持续积累,为红利风格提供了强劲的配置需求支撑。具体品种上,港股红利标的更具优势:其行情表现、股息率水平均优于 A 股,且南向资金近期净流入延续加速,内资大幅流入港股红利资产,即便短期出现回调,南向资金对港股银行、石油石化等高股息板块的配置需求仍较为坚实,后续红利风格的机会将继续依托资产荒逻辑,港股标的是重点方向之一。虽然这两天出现了一定回调,但从11月以来的净流入数据看,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银行;其次是石油石化行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股息行业,体现资金对高股息板块的配置需求仍坚实。总的来说,年末的市场风格仍在快速轮动中,每一条主线背后的逻辑和风险都不相同,大家还是要多做了解,再进行操作。你怎么看年末的市场风格?你看好哪些板块?
--------
5:33
--------
5:33
3049.聊聊不到1万亿的小米以及第三季度财报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聊聊不到1万亿的小米以及第三季度财报,来自赛艇队长。近期小米股价从61港元高点回落至40港元左右,市值暂缩至1万亿港元,年度涨幅就剩18%了。我第一次关注小米是去年9到10月份,当时股价是20多,后面一路飙升到60上方。从公司财务数据上看,肯定是发展越来越好了,但是经过股价的波动,很多人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企业的股价还是要围绕着价值波动。当一家企业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很多看见的负面信息就已经反应在价格中了,这时就应该来看看是不是买入的机会。简单拆一下第三季度的整体业绩。2025 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营收达人民币 1131 亿元,同比增长 22.3%;前三季度累计营收 3403.7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32.5%,规模持续扩大。盈利端表现比较亮眼,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 113.1 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激增 80.9%;前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 328.2 亿元,同比增长 73.5%,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同步跨越式增长。并且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意味着企业赚钱能力在持续提升,背后是集团整体毛利率的持续优化。先来了解一下第三季度小米的盈利能力,小米开始摆脱 “低端价格战” 标签,转向科技驱动的盈利提升路径。2025 年 第三季度 集团整体毛利率升至 22.9%,较 2024 年同期的 20.4% 提升 2.5 个百分点;其中核心的手机加AI分部毛利率从 20.8% 提升至 22.1%,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毛利率更是从 17.1% 大幅攀升至 25.5%,高端化战略与成本控制成效显著。尤其是大陆市场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达 24.1%,同比提升 4.1 个百分点,4000-6000 元价位段市占率 18.9%,同比提升 5.6 个百分点,产品结构优化成为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毛利率增长的核心是产品能卖的出去,如果涨价带来的是销量下滑,那么说明产品力不行,小米目前还是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毛利率的提升,这对于股东是好事。再看看小米的现金流和研发费用。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小米现金储备高达 2367 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355 亿元。研发方面,第三季度研发开支91亿元,同比增长52.1%,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 235 亿元,研发人员增至 24871人,创历史新高。从AI大模型矩阵到澎湃O S升级,从智能汽车技术迭代到物联网生态创新,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正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在发布财报之前,小米回购注销了2700万股,基本上以每天2亿-5亿的速度在进行回购注销,这对于长期投资是有利的。回购的核心一方面是公司认为股价低估,另外一方面是账上有非常充足的现金。再看看小米公司各业务板块,四大板块齐发力,打破增长质疑。第一部分是手机业务,小米手机进行了高端化破局,成为小米集团的生态基石。小米手机业务已构建 “规模 + 高端” 双优势。第三季度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4330 万台,连续 9 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市场份额 13.6%,连续 21 个季度稳居前三。区域表现亮眼,拉美、中东市场市占率分别达 17.9%、16.9%,同比提升 1.5 和 0.5 个百分点;欧洲、东南亚、非洲市场均位列第三,市占率稳步提升。高端化方面,小米 17 系列首月销量较上一代增长 30%,其中 Pro 及 Pro Max 机型占比超 80%,在6000元及以上国产手机中拿下销量、销额双第一,成功站稳高端市场。虽然很多人诟病营销方面的问题,但是营销费占比并不高,销售数据也是好的。股民和消费者也不是完全重叠的用户画像。所以多看动态的销售数据。第二部分是物联网业务,物联网业务现在保持千亿规模再增长,盈利能力领跑。人工智能物联网业务持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第三季度收入 276 亿元,同比增长 5.6%,毛利率提升至 23.9%,同比增加 3.2 个百分点。截至 9 月 30 日,人工智能物联网 平台连接设备数首次突破 10 亿台,达 10.36 亿台,同比增长 20.2%;拥有五件及以上 人工智能物联网 设备的用户数 2160 万,同比增长 26.1%。米家 A PP 月活 1.15 亿,小爱同学月活 1.53 亿,生态粘性持续增强。智能家电工厂竣工投产,空调峰值年产能达 700 万台,打通 “设计到研发再到生产最后验证” 产业闭环,进一步提升盈利效率。这块业务是小米未来通过AI链接各种消费电子的基石,也就是实现万物互联的核心之一,其实要求不高,稳定即可。第三部分是互联网服务业务。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再创新高,第三季度 达 94 亿元,同比增长 10.8%。其中广告业务收入 72 亿元,同比增长 17.4%;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 33 亿元,同比增长 19.1%,占比升至 34.9%,成为新增长极。用户规模持续扩张,全球月活用户 7.42 亿,同比增长 8.2%,大陆地区月活 1.87 亿,同比增长 11.6%。AI 技术赋能成效显著,发布语音大模型、全屋智能方案,澎湃OS 3实现系统流畅度与 AI 交互体验双重升级,为服务变现打开更大空间。最后一部分是小米的汽车业务,小米汽车业务呈爆发式增长,成为全新引擎。智能汽车业务已成小米增长最强动力,第三季度 收入 283 亿元,同比增长 197.9%,交付量 10.88 万辆,同比激增 173.4%,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 7 亿元。产品矩阵成效显著,禹7 系列上市后迅速登顶国内 S U V 销量榜第一,与 苏7 系列形成 “轿车 + S U V” 双引擎格局,平均售价升至 26.01 万元,同比增长 9.0%。渠道布局加速推进,已在 119 个城市开设 402 家销售门店,209 家服务网点覆盖 125 个城市,大兴工厂产能释放助力交付提速,成为集团未来增长的核心支柱。采用分部估值法对小米核心价值进行测算。首先是核心业务,手机 + 人工智能物联网 + 互联网在第三季度 收入 841 亿元,前三季度收入 2715 亿元,按行业平均20-25倍 市盈率 估值,参考前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中核心业务占比,2026年对应估值约 1.2万亿元;其次是汽车业务:第三季度 收入 283 亿元,前三季度收入 689 亿元,作为高增长新能源赛道标的,参考新势力 2.5-5 倍市盈率估值,2026对应估值区间4000亿元上下;再看非经营性净资产:净现金 355 亿元 + 投资资产 898 亿元,按 1 倍 市盈率 估值,对应估值 1300亿元。未来1-2年小米合理估值区间约 1.6-1.7万亿元,较当前 1.06万亿港元,存在折价的。考虑到汽车业务交付量持续增长、AI 技术落地赋能全生态、高端化持续突破三大催化剂,未来一年业绩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估值修复空间广阔。做个总结,尽管当前股价波动不改基本面向好,四大业务协同、三大增长催化剂加持,小米增长未到天花板。股价越跌,估值性价比越高,当前阶段应聚焦公司核心价值与长期增长潜力。
--------
9:13
--------
9:13
Show more
More Business podcasts
The Diary Of A CEO with Steven Bartlett
Business, Education, Society & Culture
The Property Academy Podcast
Business, Investing
No Stupid Questions with Susan Edmunds
Business
The Prof G Pod with Scott Galloway
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The Curve
Business, Investing
Prof G Markets
Business, Investing
Making Cents
Business, Education, Tutorials, Investing
The Ramsey Show
Business, Education, Investing, Self-Improvement
Planet Money
Business, News
Shared Lunch
Business, Investing
Trending Business podcasts
Smart Money
Business, Investing
It's No Secret
Business, Education, Investing, Self-Improvement
Ones and Tooze
Business, History, News, Business News
Chanticleer
Business, News, Business News, Investing
The GaryVee Audio Experience
Business, Marketing
Working Hard with Grace Beverley
Business, Education, Health & Wellness, Marketing, Self-Improvement
Becoming You with Suzy Welch
Business, Education, Careers, Self-Improvement
Bothsides Podcast
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Straight Talk with Mark Bouris
Business, Education, Careers
Financial Audit
Business, Education, Investing, Self-Improvement
Automate Your Agency
Business,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Interview Boss
Business, Education, Careers
Halftime Report
Business, News, Business News, Investing
Retire Right
Business, Investing
Macro Voices
Business, Investing
Markets with Madison
Business
Your Money With Mary Holm
Business
Bitcoin with ZT
Business, Investing
Motley Fool Money
Business, Investing
Mad Money w/ Jim Cramer
Business, News, Investing
人民公园说AI
Business, Technology
Business with Madison
Business, News, Business News, Entrepreneurship, Investing
知行小酒馆
Pivot Club
Business, Comedy, Education, Careers
ASB Investment Podcast
Business
Take on Tomorrow
Business, Careers, Management
Dare to Lead with Brené Brown
Business
Friends That Invest
Business, Education, Investing
money money money
Business, Comedy, Investing
No Stupid Questions with Susan Edmunds
Business
About 雪球·财经有深度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Podcast website
Business
Investing
Listen to 雪球·财经有深度, The Diary Of A CEO with Steven Bartlett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Open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雪球·财经有深度
Scan code,
download the app,
start listening.
雪球·财经有深度: Podcasts in Family
雪球·六点半热评
Business, Investing
雪球·投资第一课
Business, Investing
Company
About radio.net
Press
Advertise with us
Broadcast with us
Legal
Terms of use
Privacy Policy
Legal notice
Privacy-Manager
Service
Contact
Apps
Help / FAQ
Apps
iPhone
iPad
Android
Social
New Zealand
v7.23.13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23/2025 - 1:02:14 PM